[發明專利]具有控制污染及岸體自凈功能的生態型人工海岸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45987.4 | 申請日: | 2011-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338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2 |
| 發明(設計)人: | 趙林;郭江泓;汪嵐;杜卓菲;毛國柱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B3/04 | 分類號: | E02B3/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 地址: | 30007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控制 污染 自凈 功能 生態型 人工 海岸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海岸防護構筑物的,具體涉及一種具有控制污染及岸體自凈功能的生態型人工海岸。
背景技術
隨著用地需求的不斷增加,圍海造陸成為緩解土地資源緊缺的重要途徑。2008年國家海洋局開展的沿海開發強度、近岸海域綜合環境質量及海洋生態脆弱區評價工作結果顯示沿海岸線人工化指數達到0.38。渤海灣大部分岸線已為人工岸線,像天津市自然岸線已經全部消失,均為海擋、堤壩、碼頭等人工岸線。雖然圍海造陸有效緩解了經濟發展中建設用地不足的矛盾,但是自然海岸被人工改造也對海岸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海岸生態系統退化、海洋環境污染加劇、重要漁業資源破壞、海岸自然景觀破壞等。因此,構建出具有生態功能的人工海岸就顯得至關重要。
目前,對于海岸帶生態功能的恢復和構建,國內外已經開展過大量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頗具代表性的工程技術有人工造堤技術、人工魚礁和護灘技術、土壤修復技術、水體修復技術、植物選育和培植技術等,為修復和重建海岸帶生態環境提供技術支持。其中,結合鹽堿地治理技術和植被恢復重建技術是濱海重鹽漬地區生態重建的基礎,美國還就此開發出了灌溉洗鹽、暗管排水等技術。盡管國內外對海岸帶的保護已有不少工程技術和研究成果,但這些技術成果往往注重于海岸灘地的保護,而對水泥化、混凝土化人工海岸的生態功能構建的研究和實踐還很少。
與生態型人工海岸構建技術相類似的還有生態護坡技術,國內外在生態防護與穩定方面也已出現了相當多的專利。趙桂元等人發明了一種高陡邊坡生態防護方法(CN101696574A),可抑制水土流失、維護生態平衡,并適用高陡且不穩定的坡面。柳麗娜設計了一種邊坡生態防護結構(CN201053121),其特征是種植袋沿坡體表面交錯疊置,上下、左右相鄰的種植袋之間通過鏈接扣板加固連接,使得植物在種植袋上穩定的自然生長。葉建軍利用有害植物資源鳳眼蓮的干燥碎片為干植物基體制成的邊坡綠化植生毯(CN201048485),能有效防止邊坡的水土流失,為植物提供充足的營養。上述這些生態防護方法或結構都有各自的優勢和特點,但均不適用于海岸地區,且未涉及污染控制或污染控制效果有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具有控制污染及岸體自凈功能的人工海岸,從而構建一種具有納潮及改善海岸生態、提高環境效益的生態型人工海岸。
本發明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具有控制污染及岸體自凈功能的生態型人工海岸,包括梯形結構的海岸主體7,其特征在于,以海平面為基準面,人工海岸的底部標高-2.5m,頂部標高5.5m,坡度為1∶1.5;在海岸主體7兩側表面標高為2.6m的水平位置設置有透水層4,透水層4的水平長度為7m,厚0.4m,透水層4與海岸主體7相接的一端沿海岸主體的表面向上延伸至接近海岸主體的頂部;在透水層4的上方及底部設置有生態型岸體材料3;在臨海一側的生態型岸體材料(3)的表面設置有生能型消波塊5,生能型消波塊5厚0.8m,構成人工海岸臨海一側的表面層;在臨港一側的生態型岸體材料3的表面設置有臨港表面層8,臨港表面層8為多孔材料和無紡布構建;在海岸主體7的頂部設置有填土、植被層6,填土厚1m,植被層為耐鹽堿植物;
所述透水層4為石料或混凝土塊構建;
所述生態型岸體材料3為沸石、改性膨潤土、多孔活性炭及光催化材料,該岸體材料由土工布包裹并置于石籠中,逐層填置;
所述生能型消波塊5具有孔隙結構且有良好的消波性能,內層為多孔填料填置;
在臨海一側,距人工海岸10m處設置有潛堤1,潛堤1頂部標高-0.5m、底寬3m,為梯形槽型結構,采用碎石構建;
在潛堤1與人工海岸之間設置有人工魚礁2,在人工魚礁2中設置有大型藻類。
所述填土、植被層6的耐鹽堿植物為鹽地堿蓬、檉柳、沙打旺或者紫花苜蓿。
所述人工魚礁2為2~7個,也可以根據具體實際情況確定。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構建了一種具有納潮、改善海岸生態、提高環境效益功能的生態型人工海岸,有效地對海水進行污染控制,實現了海岸水面生態、坡面生態和岸頂生態的構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生態型人工海岸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如下:
1——潛堤????????????2——人工魚礁
3——生態型岸體材料??4——透水層
5——生能型消波塊????6——填土、植被層
7——海岸主體????????8——臨港表面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4598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