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可用于雙免紗的染紗筒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44774.X | 申請日: | 2011-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306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何小東;肖軍;張玉高;趙陽;王振清;曹靖山;洪尉;趙清楠;黃谷華;趙興林;何韻湘;何朝陽;劉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新疆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桂林溢達紡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H75/18 | 分類號: | B65H75/18;B65H75/10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趙磊 |
| 地址: | 5285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雙免紗 筒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紡織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用于緯紗準備工藝中免松紗和免絡筒的染紗筒管。?
背景技術
色織面料由于其顏色變化多樣以及其清晰且具有立體感的特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尤其在高檔純棉襯衫中,色織面料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色織面料一般由經紗與緯紗組成,織造前先將所需紗線染成所需顏色。?
現有緯紗的準備工序一般為:筒紗-松紗-染紗-絡筒-織造;其中松紗和絡筒是分別為適應染紗和織造而設立的,每一道工序中所用的筒管均與前道工序不同。在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各紡織工作者也一直致力于如何將各工序所用筒管進行統一,經過大家共同的努力,已經有了一定的突破,可以將松紗工序免除掉,其方法是將現有紗廠的具有較大錐度的紙質筒管,替換成具有同樣尺寸且表面分布有染紗孔的塑料制成的染紗筒管,從而在紗廠的絡筒機上方便地生產出可直接用于染色的筒紗。但是由于染紗后筒紗內層紗線受到外層紗的擠壓,且染紗后內層紗的應力得到松弛,導致內層紗線松散地分布于筒管表面,在紗線退繞過程中內層紗線受到退繞紗段的摩擦作用,逐漸從筒子的大頭端向小頭端滑移,導致內層紗整體從筒管表面滑脫,從而造成工作筒紗和備用筒紗不能順利交接而引起織機停機,不僅影響織造效率,還影響面料質量。同時由于錐度較大,在染紗后的烘干和搬運過程中,染紗管極容易脫落,造成紗線紊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用于雙免紗的染紗筒管,可以做成直接染紗的筒紗,在染紗后也可以直接用于織造,免去了松紗和絡筒工序,縮短了生產周期。?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可用于雙免紗的染紗筒管,包括中空筒?體和設置在筒體上的若干染紗孔,所述筒體的外表面的垂直截面呈梯形,且由上部和下部組成,且下部上設有若干環形溝槽,所述筒體的內表面從上至下順次由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和第五段組成,其中第一段的垂直截面呈梯形,第二段的垂直截面呈矩形,第三段的垂直截面呈梯形,第四段的垂直截面呈矩形,第五段的垂直截面呈梯形。?
該筒管整體呈錐形結構,且在筒體外表面的下部上設有環形溝槽,可以有效地將內層紗線固定,避免了內層紗滑脫現象的發生,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內表面設置為五段,可以同時適用于紗廠絡筒機和筒子染紗設備,在保持整體大錐度的前提下,更好地減輕壁厚,降低產品的使用成本。?
所述第一段的垂直截面的兩側邊分別與對應的所述外表面的垂直截面的兩側邊平行,所述第三段的垂直截面的兩側邊分別與所述第一段的垂直截面的兩側邊平行,所述第五段的垂直截面的兩側邊分別與所述第一段的垂直截面的兩側邊平行。在保證結構強度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減輕壁厚。?
所述下部的長度占所述筒體長度的25%-80%。所述下部長度占所述筒體長度的40%。更有利于內層紗線的卷繞,進一步防止退繞現象。?
所述環形溝槽的垂直截面呈三角形或圓弧形,優選為圓弧形。環形溝槽的圓弧半徑為4-8mm,優選為6mm。所述環形溝槽的寬度為6-12mm,深度為2-4mm。?
本發明的優點是:該可雙免染紗管不僅可以直接用于紗廠絡筒機或倍捻機做成可以直接染紗的筒紗,還可在染紗后直接用于織造,不需要經過傳統工序的松紗和絡筒工序,達到縮短生產周期、節約大量能源的目的。?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剖視結構圖;?
附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染紗筒管配合示意圖;?
1、筒體,2、外表面,3、內表面,4、染紗孔,5、上部,6、下部,7、環形溝槽,8、第一段,9、第二段,10、第三段,11、第四段,12、第五段,13、染紗桿,14、隔碟,15、筒紗。?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參閱圖1-3,一種可用于雙免紗的染紗筒管,包括中空筒體1和設置在筒體1上的若干染紗孔4,筒體1的外表面2的垂直截面呈梯形,其由上部5和下部6組成,且下部6上設有若干環形溝槽7。筒體1的內表面3從上至下順次由第一段8、第二段9、第三段10、第四段11和第五段12組成,其中第一段8的垂直截面呈梯形,第二段9的垂直截面呈矩形,第三段10的垂直截面呈梯形,第四段11的垂直截面呈矩形,第五段12的垂直截面呈梯形。?
第一段8的垂直截面的兩側邊分別與對應的外表面2的垂直截面的兩側邊平行,第三段10的垂直截面的兩側邊分別與第一段8的垂直截面的兩側邊平行,第五段12的垂直截面的兩側邊分別與第一段8的垂直截面的兩側邊平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新疆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桂林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新疆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桂林溢達紡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4477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