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次性射頻識別標簽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43911.8 | 申請日: | 2011-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42328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3-15 |
| 發明(設計)人: | 史紀元 | 申請(專利權)人: | 群淂數碼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19/077 | 分類號: | G06K19/077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00050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次性 射頻 識別 標簽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防偽電子標簽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一次性射頻識別標簽。
背景技術
目前,市售的各類產品大都進行了防偽處理,多數是在產品上設置有防偽標簽,目的在于其售出的產品不論是在包裝還是在內容上防范冒牌貨的出現,以保證消費者和生產廠家的合法利益?,F較常見的一些防偽標簽,如紫外熒光油墨、日光激發變色防偽油墨、熱敏防偽油墨、反應變色油墨、磁性油墨、除涂改油墨印制的防偽標簽、激光鐳射防偽標簽和防偽條形碼,將這種標簽貼在出廠的產品上,消費者通過肉眼觀察就能識別產品的標識來辨別真假。但這些防偽技術的仿造難度不高,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一些造假者逐漸掌握了這些防偽技術,使得其防偽的功能已失去了應有的作用,還因一些防偽標識易揭下而可能被造假者二次使用,存在給生產廠家帶來更大損失的潛在威脅。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一次性射頻識別標簽,以解決現有的防偽標簽容易被仿造、容易被造假者二次使用的問題。
本發明提出一種一次性射頻識別標簽包括標簽基片和標簽天線圖案部分。標簽基片又包括分離部分及天線主片;標簽天線圖案部分設置在標簽基片中,其又包括諧振回路、連接線及輻射臂,諧振回路的部分金屬諧振線位于分離部分中,連接線和輻射臂位于天線主片中。
進一步的,輻射臂為螺旋繞線形狀。
進一步的,該分離部分包括第一分離部分和第二分離部分,且第一分離部分和第二分離部分為小鉤形狀。
進一步的,標簽基片還包括第一連接部分和第二連接部分。第一連接部分設置在第一分離部分和天線主片之間,第二連接部分設置在第二分離部分和天線主片之間,且第一連接部分和第二連接部分的厚度小于第一分離部分、第二分離部分及天線主片的厚度。
進一步的,諧振回路包括第一金屬諧振線、第二金屬諧振線、第三金屬諧振線、第四金屬諧振線、第五金屬諧振線、第六金屬諧振線以及芯片焊盤,第一金屬諧振線和第二金屬諧振線分別位于第一分離部分和第二分離部分中,第三金屬諧振線、第四金屬諧振線、第五金屬諧振線、第六金屬諧振線以及芯片焊盤位于天線主片中。
進一步的,芯片焊盤包括第一焊盤和第二焊盤,且第五金屬諧振線分別連接第一焊盤和第一金屬諧振線,第六金屬諧振線分別連接第二焊盤和第二金屬諧振線。
進一步的,第三金屬諧振線的一端與第四金屬諧振線的一端相連,第三金屬諧振線的另一端與第一金屬諧振線相連,第四金屬諧振線的另一端與第二金屬諧振線相連。
進一步的,第三金屬諧振線和第四金屬諧振線組成一個半圓形狀。
進一步的,輻射臂包括第一輻射臂和第二輻射臂,第一輻射臂依照標簽外形、標簽中軸線以及第三金屬諧振線的線條形狀,設置成螺旋繞線形,第二輻射臂依照標簽外形、標簽中軸線以及第四金屬諧振線的線條形狀,設置成螺旋繞線形。
進一步的,連接線包括第一連接線和第二連接線,第一連接線分別與第一輻射臂及諧振回路相連,第二連接線分別與第二輻射臂及諧振回路相連。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通過將部分諧振回路的部分金屬諧振線置于分離部分中,從而在分離部分脫離天線主片的同時,使標簽也失去了其功能,起到一次性使用的目的。
2、本發明利用了RFID技術,具有制造電子標簽的設備投資大,工業環境要求高,部分生產材料的技術壟斷,使得其生產廠商較少,制造加工渠道單一,易于控制,不易仿造或即使仿造也無利可圖等特點,具有很高的防偽性。
3、本發明對于產品及標識的識別過程是通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自動實現的,無需人工干預,大大降低了識別過程的錯誤率,提高了對產品的識別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標簽基片的一種實施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標簽天線圖案部分的一種實施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標簽基片和標簽天線圖案部分組合的一種實施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一次性射頻識別標簽的一種實施例的整體圖;
圖5為本發明一次性射頻識別標簽的一種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6為本發明一次性射頻識別標簽的一種實施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群淂數碼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經群淂數碼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4391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