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馬達及盤驅動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43883.X | 申請日: | 2011-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389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7 |
| 發明(設計)人: | 玉岡健人;三浦和司;竹本滿厚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電產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2K5/04 | 分類號: | H02K5/04;H02K5/10;H02K5/16;F16C17/00;G11B17/0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黨曉林;王小東 |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馬達 驅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動式馬達。
背景技術
過去,作為盤驅動裝置的馬達,采用具有利用流體動壓的軸承機構的馬達。日本特開2007-162759號公報公開的主軸馬達的動壓流體軸承裝置具有軸主體、和供軸主體插入的筒狀的套筒主體。軸主體被固定在馬達的基座板上。套筒主體被固定在馬達的轉子上。在軸主體設有位于套筒主體的上側和下側的環狀的第1和第2推力凸緣(thrust?flange)。在動壓流體軸承裝置中,在軸主體和套筒主體之間構成有徑向軸承部。在兩個推力凸緣各自與套筒主體之間構成有推力軸承部。并且,在套筒主體設有將兩個推力間隙連通的連通孔。在連通孔的上下的開口附近形成有錐形密封部。
美國專利第6991376號說明書公開的流體動壓軸承馬達具有軸、頂板、底板和輪轂。頂板和底板分別被固定在軸的上端和下端。輪轂位于頂板和底板之間,并被支撐成能夠相對于軸進行旋轉。在輪轂設有貫通輪轂的循環路徑。在輪轂的上部而且是在比頂板的外緣部靠外側位置設有突起部。在突起部與頂板的外緣部之間形成有毛細管密封部。在輪轂的下部而且是在比底板的外緣部靠外側位置設有另一個突起部。在該另一個突起部與底板的外緣部之間也形成有毛細管密封部。循環路徑位于相比毛細管密封部更靠徑向內側的位置,由此使毛細管密封部中的潤滑油的壓力梯度的影響達到最小限度。
可是,在具有一個連通孔的馬達的旋轉部中,質量分布相對于馬達的中心軸線不對稱,旋轉部不平衡。當馬達旋轉時,旋轉部的重心從中心軸線偏離,這有可能使馬達進而使盤驅動裝置產生振動。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示例性的第1方面涉及的馬達包括旋轉部和具有定子的靜止部。靜止部包括軸部、下板部和外筒部。下板部從軸部的下部朝徑向外側擴展。外筒部從下板部的外緣部向上方延伸。旋轉部包括套筒部和蓋部。套筒部具有在上下方向貫通的一個連通孔。蓋部從套筒部朝徑向外側擴展。
在軸部的外周面與所述套筒部的內周面之間構成有第1間隙。在外筒部的內周面和套筒部的外周面之間構成有第2間隙。經由第1間隙、第2間隙和連通孔的流路被潤滑油填滿。
蓋部具有孔部。該孔部在軸向上的存在范圍與連通孔在軸向上的存在范圍相重疊。孔部的中心位于包含中心軸線和連通孔的中心的面上。此外,連通孔和孔部相對于中心軸線位于相反側。
設套筒部的密度為σ1、連通孔的體積為V1、蓋部的密度為σ2、孔部的體積為V2,則滿足V2<(σ1/σ2)·V1。
本發明的示例性的第2方面涉及的馬達包括靜止部和旋轉部。靜止部包括軸部、下板部和外筒部。軸部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軸線為中心進行配置。下板部從軸部的下部朝徑向外側擴展。外筒部從下板部的外緣部向上方延伸。旋轉部包括套筒部和蓋部。套筒部具有在上下方向貫通的一個連通孔。蓋部從套筒部朝徑向外側擴展。
在軸部的外周面與套筒部的內周面之間構成有第1間隙。在外筒部的內周面和套筒部的外周面之間構成有第2間隙。經由第1間隙、第2間隙和連通孔的流路被潤滑油填滿。
蓋部具有尺寸相同的兩個孔部。該孔部在軸向上的存在范圍與連通孔在軸向上的存在范圍相重疊。
孔部相對于包含中心軸線和連通孔的中心的面位于對稱的位置。連通孔和孔部相對于中心軸線位于相反側。
設套筒部的密度為σ1、連通孔的體積為V1、蓋部的密度為σ2、孔部的體積總和為V2、包含中心軸線和連通孔的中心的面與包含中心軸線和一個孔部的面所稱的角為θ,則滿足V2·cosθ<(σ1/σ2)·V1。
本發明的示例性的第三方面涉及的馬達包括靜止部和旋轉部。靜止部包括軸部、下板部和外筒部。軸部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軸線為中心進行配置。下板部從軸部的下部朝徑向外側擴展。外筒部從下板部的外緣部向上方延伸。旋轉部包括套筒部和蓋部。套筒部具有在上下方向貫通的一個連通孔。蓋部從套筒部朝徑向外側擴展。
在軸部的外周面與套筒部的內周面之間構成有第1間隙。在外筒部的內周面和套筒部的外周面之間構成有第2間隙。經由第1間隙、第2間隙和連通孔的流路被潤滑油填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電產株式會社,未經日本電產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4388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