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太陽能電池用背銀漿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42625.X | 申請日: | 2011-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777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26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春錦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1/22 | 分類號: | H01B1/22;H01B13/00;H01L3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長明 |
| 地址: | 314117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太陽能電池 用背銀 漿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材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太陽能電池用背銀漿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太陽能光伏技術(Photovoltaic)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力的技術,其核心是可釋放電子的半導體物質。作為太陽能光伏技術的主要應用形式,太陽能光伏電池具有正極和負極兩層半導體,陽光照射在半導體上時,正極和負極的交界處產生電流,因此,太陽能光伏電池具有燃料免費、無有害氣體排放的優點,同時還具有不易損壞、易維護、可快速安裝和無噪聲等特點。
早在1839年,法國科學家貝克雷爾(Becqurel)發現,光照能使半導體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間產生電位差,該現象被稱為“光生伏打效應”,簡稱“光伏效應”。1954年,美國科學家恰賓和皮爾松在美國貝爾實驗室首次制成了光電轉換效率為4.5%的單晶硅太陽電池,誕生了將太陽光能轉換為電能的實用光伏發電技術。隨著太陽能光伏產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生產規模持續擴大,在1990~2006年的十幾年里,全球太陽能電池產量增長了50多倍。近年來,隨著全球能源形勢趨緊以及全球氣候變暖、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的突顯,太陽能光伏發電作為一種可持續的能源替代方式得到迅速發展。
據歐洲光伏工業協會EPIA預測,太陽能光伏發電在21世紀會占據世界能源消費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規能源,而且將成為世界能源供應的主體。預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結構中將占到30%以上,而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世界總電力供應中將達到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將占總能耗的50%以上,太陽能光伏發電將占總電力的20%以上;到21世紀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將占到80%以上,太陽能發電將占到60%以上。上述數字足以顯示出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領域重要的戰略地位。
在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片的制備過程中,將背銀漿料和背鋁漿料印刷在硅片背面,干燥和燒結后,在太陽能電池硅片的背面形成背電極。由于背銀漿料具有將背場收集的電流匯流導出和焊接焊帶兩方面的作用,同時背銀和背鋁之間存在接觸,因此,要求背銀漿料燒結后形成的銀背電極與背鋁漿料形成的鋁背電極之間的接觸電阻較小,同時要求背銀漿料與硅襯底之間存在較強的附著力。但是,現有技術報道的背銀漿料形成的銀背電極與鋁背電極之間的接觸電阻較高,且背銀漿料與襯底之間的附著力較差。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用背銀漿料及其制備方法,該背銀漿料的附著力較強,并且該背銀漿料形成的銀背電極與鋁背電極之間的接觸電阻較小。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用背銀漿料,由以下重量比的成分組成:
球形銀粉50~70%;
有機載體12~30%;
溶劑7~10%;
增塑劑1~3%;
助劑0.5~2%;
無機添加劑0.2~3%;
無鉛玻璃粉2~8%,所述無鉛玻璃粉由重量比為(49~71)∶(4~8)∶(1~3)∶(2~9)∶(3~7)∶(16~32)的Bi2O3、B2O3、La2O3、ZnO、Al2O3和SiO2組成。
優選的,所述球形銀粉的粒徑為0.7~5μm,振實密度為3.4~5.5g/cm3。
優選的,所述有機載體由重量比為(5~11)∶(2~5)∶(84~93)的乙基纖維素樹脂、丙烯酸樹脂和稀釋劑組成,所述稀釋劑為丁基卡必醇醋酸酯、丁基卡必醇、松油醇和十二酯醇中的一種或幾種。
優選的,所述溶劑為丁基卡必醇醋酸酯、丁基卡必醇、松油醇和十二酯醇中的一種或幾種。
優選的,所述增塑劑為乙酰檸檬酸醋酸酯、檸檬酸三己酯和檸檬酸三正丁酯中的一種或幾種。
優選的,所述助劑為分散劑和/或光擴散劑,所述無機添加劑為Na2O、Bi2O3、TiO2、ZnO、ZrO2和SrO中的一種或幾種。
相應的,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用背銀漿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4262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攝像機濾光片檢測治具
- 下一篇:360°全息浮空成像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