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泵送排量控制器、泵送系統、泵車及泵送排量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40679.2 | 申請日: | 2011-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044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15 |
| 發明(設計)人: | 黃毅;王佳茜;楊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B49/06 | 分類號: | F04B4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南毅寧;周建秋 |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排量 控制器 系統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程機械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泵車的泵送排量控制器、包括該泵送排量控制器的泵送系統、包括該泵送系統的泵車以及泵送排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混凝土泵車是一種利用壓力將混凝土沿管道連續輸送的工程機械,其廣泛應用于道路工程、橋梁工程、地下工程、工業與民用建筑施工等各個領域。泵車在泵送混凝土的過程中,當其臂架姿態、泵送料況都確定的條件下,一般來說,泵送排量越高,液壓沖擊和混凝土的流動沖擊越大,所以會導致臂架末端的振動越大。而在進行混凝土澆注時,臂架末端軟管處一般安排了施工人員進行輔助導向,同時,在末端軟管周圍還安排有配合混凝土澆注而進行搗實等操作的輔助施工人員。因此,如果泵送排量過大,則臂架振動過大,會給末端軟管處的施工人員帶來危險,造成安全隱患。所以,亟需一種能夠保障施工人員安全的泵送排量控制設備及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泵送排量不當所引起臂架振動過大造成安全隱患的缺陷,提供一種用于泵車的泵送排量控制器、包括該泵送排量控制器的泵送系統、包括該泵送系統的泵車以及泵送排量控制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泵車的泵送排量控制器,該控制器包括:接收裝置,用于接收當前臂架姿態信息、當前料況信息以及期望的泵送排量;映射裝置,預存有反映臂架姿態信息、料況信息與最大許可泵送排量之間關系的最大許可泵送排量數據庫,該映射裝置用于根據該最大許可泵送排量數據庫映射出與所述當前臂架姿態信息和所述當前料況信息所代表的工況相對應的當前最大許可泵送排量;比較裝置,用于比較所述期望的泵送排量與所述當前最大許可泵送排量,并輸出二者中的較小值作為執行泵送排量。
其次,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泵送系統,該系統包括:臂架姿態監測裝置,用于檢測臂架當前姿態并輸出當前臂架姿態信息;泵送監測裝置,用于檢測當前料況并輸出當前料況信息;遙控器,用于輸出期望的泵送排量;上述用于泵車的泵送排量控制器;泵送執行裝置,用于根據泵送排量控制器輸出的執行泵送排量進行泵送。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包括上述的泵送系統的泵車。
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用于泵車的泵送排量控制方法,該方法包括:
接收步驟:接收當前臂架姿態信息、當前料況信息以及期望的泵送排量;
映射步驟:根據預存有反映臂架姿態信息、料況信息以及最大許可泵送排量之間關系的最大許可泵送排量數據庫映射出與所述當前臂架姿態信息和所述當前料況信息所代表的工況相對應的當前最大許可泵送排量;
比較步驟:比較所述期望的泵送排量與所述當前最大許可泵送排量,并輸出二者中的較小值作為執行泵送排量。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的上述泵送排量控制器、泵送系統以及泵送排量控制方法可以根據不同的工況得到最大許可泵送排量,并且以較為安全的泵送排量進行泵送,保障了施工安全。此外,根據優選實施方式,還提供的了有人模式和無人模式的區分,這樣既保障了施工安全,也能在無人模式中加大泵送排量,提高工作效率。
本發明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提供的泵送排量控制器的結構框圖;
圖2是根據一種實施方式的泵送排量控制器中數據庫的建立流程;
圖3是根據另一種實施方式的泵送排量控制器中數據庫的建立流程;
圖4是根據本發明提供的泵送系統的結構框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提供的泵送排量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附圖標記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4067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