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制鋁工業赤泥中的堿制備活性炭并回收堿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36028.6 | 申請日: | 2011-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570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31 |
| 發明(設計)人: | 葛培錦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輕工業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1B31/08 | 分類號: | C01B31/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353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工業 中的 制備 活性炭 回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林產化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赤泥是制鋁工業提取氧化鋁時排出的污染性廢渣,一般平均每生產1噸氧化鋁,附帶產生1.0~2.0噸赤泥。中國作為世界第4大氧化鋁生產國,每年排放的赤泥高達數百萬噸。大量的赤泥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只能依靠大面積的堆場堆放,占用了大量土地,也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全世界每年產生的赤泥約7000萬噸,我國每年產生的赤泥為3000萬噸以上。大量的赤泥的產生已經對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多方面的直接和間接的影響,所以最大限度的減少赤泥的產量和危害,實現多渠道、大數量的資源化已迫在眉睫。
赤泥的pH值很高,其中:浸出液的pH值為12.1-13.0,污水綜合排放劃分為超標廢水,因此,赤泥(含附液)屬于有害廢渣(強堿性土)。所以赤泥浸出液中堿的利用意義重大。制備活性炭的技術分析
目前用于制備活性炭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學法兩大類。物理法無污染,活化但溫度高(700-900℃),活性炭得率20%左右[1]。化學法制備的活性炭得率高(25-35%),更適合于液相吸附[2]。當今磷酸法由于廢氣的處理與循環利用,基本解決污染問題[3];碳酸鉀、碳酸鈉、氫氧化鉀法等,活化劑可循環利用,制備的活性炭比表面高達1000m2/g以上,生產過程無酸性廢氣排出[4]。
發明內容:
本發明涉及將赤泥浸出液與特定原料混合后,浸漬處理10~30小時后,放入活化爐中,在缺氧狀態下升溫至500~900℃進行熱解,全程1~4小時,升溫速率為5~20℃/min;活化產物用蒸餾水漂洗、干燥后即得到活性炭,漂洗液中堿可回收循環利用。本發明制備活性炭的亞甲藍吸附值在1~7mg/0.1g;本發明制備活性炭過程中,無廢水、廢氣排放;本發明是一次碳化、活化法制備活性炭,同時回收堿;堿循環積累到一定程度,可作為商品堿出售;在碳化、活化過程中,不另加活化劑。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專利屬實驗室小型實驗發明,沒有經過中間工業化試驗。因此,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是進行中間工業化試驗,確定利用制鋁工業赤泥中的堿制備活性炭并回收堿的生產線。
參考文獻
[1]C.I.Sainz-Diaz,et?al.Activated?carbon?from?solid?wastes?using?a?pilot-scale?batch?flaming?pyrolyser[J].Fuel,79,15,2000,1863-1871
[2]V.Fierro,et?al.Kraft?lignin?as?a?precursor?for?microporous?activated?carbons?prepared?by?impregnation?with?ortho-phosphoric?acid:Synthesis?and?textural?characterization?Microporous?and?Mesoporous?Materials[J].92,1-3,20?2006,243-250
[3]V.Fierro,et?al.Rice?straw?as?precursor?of?activated?carbons:Activation?with?ortho-phosphoric?acid?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J].181,1-3,15,2010,27-34
[4]K.Okada,et?al.Porous?properties?of?activated?carbons?from?waste?newspaper?prepared?by?chemical?and?physical?activation[J].Journal?of?Colloid?and?Interface?Science,262,1,2003,179-19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輕工業學院,未經山東輕工業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3602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