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透明顯示有源面板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34512.5 | 申請日: | 2011-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509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24 |
| 發明(設計)人: | R·G·弗萊克;D·L·尼;D·D·伯恩;P·M·奧布賴恩 | 申請(專利權)人: | 微軟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G3/22 | 分類號: | G09G3/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潘明婳 |
| 地址: | 美國華***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透明 顯示 有源 面板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源顯示。
背景技術
在被打開和關閉時顯示信息的移動電話和便攜式設備通常是用兩個顯示器來實現的。例如,移動電話可具有在打開該設備時使用的較大的主顯示器,以及在該設備背面的用于顯示當前時間或來電通知的較小的次顯示器。當前翻轉、滑動或旋轉類型的電話設備允許用戶在打開主顯示器時與所有的設備功能進行交互。然而,在該設備上關閉主顯示器時和/或當使用較小的次顯示器時,設備功能中的許多可能是受限的或者被禁用。另外,用戶通常想要盡可能小的設備來方便地在口袋或包中攜帶,但也希望主顯示器、鍵盤、和可能的次顯示器有更大的用戶界面表面。具有單個顯示器的一些平板式筆記本計算機和/或電話可在處于打開或關閉位置中時被使用,但是需要相對復雜的旋轉鉸鏈和硬件組件來定位顯示屏幕,以供在打開或關閉時使用。
發明內容提供本發明內容是為了介紹將在以下具體實施方式中進一步描述的透明顯示有源面板的簡化概念。本發明內容并不旨在標識所要求保護的主題的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幫助確定所要求保護的主題的范圍。
描述了透明顯示有源面板。在各個實施例中,顯示設備包括定向來自光源的光以照亮顯示面板的光照系統。多模式面板可用作顯示設備的透明面板,還可供激活以吸收或反射來自光源的光的一部分。有源散射器可用作顯示設備的附加透明面板,且還可供激活以散射照亮顯示面板的光。顯示設備還包括控制多模式面板和有源散射器的激活的顯示控制器。
在其它實施例中,多模式面板被實現為可供激活以吸收來自光源的、從顯示面板反射的光的一部分的有源快門。或者,多模式面板被實現為可供激活以將來自光源的光的一部分反射回顯示面板的有源反射器。多模式面板和有源散射器可被關閉,以得到允許透過顯示設備查看圖像以及允許定向環境光以照亮顯示設備的顯示面板的透明度。
在其它實施例中,多模式面板可供激活第一區域以直接顯示在顯示設備的顯示面板上,且還用于多模式面板的第二區域的同時透明顯示。顯示控制器可被實現為,基于以下來控制多模式面板的激活以得到透明度:多模式面板的全部、多模式面板的部分或區域、多模式面板的像素或多模式面板的一組像素。
附圖說明
參考以下附圖描述了透明顯示有源面板的各實施例。在各附圖中,使用相同的標號來指示相同的特征和組件:
圖1示出了便攜式設備的示例以及透明顯示有源面板的各個實施例。
圖2示出了根據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示例透明顯示部件。
圖3示出了根據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有源面板的示例。
圖4示出了根據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有源面板的另一示例。
圖5示出了根據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有源面板的示例方法。
圖6示出了可實現透明顯示有源面板的各實施例的示例設備的各個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描述了透明顯示有源面板的各實施例。諸如移動電話或計算機設備等便攜式設備包括可受到控制以供透明和不透明顯示的顯示設備。顯示設備包括在顯示設備的正面和背面顯示表面之間組裝的各種顯示面板和表面,且可利用顯示面板和表面的不同組合來實現透明顯示。透明顯示有源面板包括可各自進行電切換和/或對透明度或激活進行獨立軟件控制的有源反射器、有源快門和/或有源散射器。
有源散射器可用于使照亮顯示設備的顯示面板的光散射和/或擴散,且可在低照度和低功率模式中使用以散射來自環境的光來照亮顯示面板。有源快門可用于吸收來自光源的、從顯示面板上反射的光的一部分,且可用來防止透過透明顯示設備的背面看到圖像。有源反射器可用于將來自光源的光的一部分反射回顯示面板,且可用于改進的顯示照明并也用來防止透過透明顯示設備的背面看到圖像。
盡管所描述的用于透明顯示有源面板的系統和方法的特征和概念可以在任何數量的不同環境、系統、設備、和/或各種配置中實現,但透明顯示有源面板的各實施例在以下示例性設備、系統和配置的上下文中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微軟公司,未經微軟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3451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