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礦用鉆車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432760.6 | 申請日: | 2011-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780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明柱;代勇;郭博;陳愛和;張國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B7/02 | 分類號: | E21B7/02;E21B15/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睿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陳浩 |
| 地址: | 471003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礦用鉆車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礦井用施工機械中的一種礦用鉆車。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煤礦開采的現(xiàn)代化程度越來越高,煤礦瓦斯爆炸事故的發(fā)生頻率也越來越頻繁,死亡人數(shù)也越來越多,因而瓦斯事故已成為煤礦安全生產的最大威脅。為了實現(xiàn)煤炭安全快速的生產,越來越多的煤礦企業(yè)對礦井中瓦斯的探測、抽放技術及其鉆車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鉆車具有更長的鉆距和更大鉆孔的直徑,與之相應的,鉆車的扭矩、體積和重量都會越來越大。由于煤礦井下空間狹小,因此,目前煤礦井下瓦斯探測、抽采主要以分體式鉆車為主,也就是,在井下搬遷鉆車時,需將鉆車的各個部件拆分,當?shù)竭_預訂鉆孔位置,再將鉆車進行組裝進行鉆孔,這種方式對小型鉆車比較方便,而對于中深孔鉆車,搬遷和定位的難度大,耗時多,工人勞動強度大,從而使得鉆車需要的非鉆孔的輔助時間增長,鉆孔效率降低。
申請?zhí)枮?00610038401.1的中國發(fā)明專利公布了一種礦用鉆機動力頭鉆角調整機構,該鉆機通過將泵站固定在行走機構上以減少在礦坑內行走時,工作人員需要在鉆車上花費的非鉆孔輔助時間,但是由于水平鉆孔的高度與泵站高度相近時,或者鉆車需要在礦坑內向上鉆孔時,設置在行走機構上的泵站將對鉆臂機構的工作產生干涉,從而使得鉆車無法正常工作。
申請?zhí)枮?01020542129.2的中國發(fā)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分體式礦用鉆車,該鉆車通過將鉆車的泵站和主機設置在相互獨立的行走機構上,在鉆車在需要搬運時,工作人員能夠分別駕駛泵站和主機向工作地點行進,但是由于在到達工作地點后,泵站和主機也需要在工作地點由現(xiàn)場施工人員進行臨時組裝,從而使得鉆車的非鉆孔輔助時間增長。并且,兩個相互獨立的行走機構也需要兩個相互獨立的操作裝置進行操作,從而使得鉆車整體的制造成本增加,故障發(fā)生率提高。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礦用鉆車,旨在提供一種在不和鉆臂的正常工作產生干涉的情況下,減少非鉆孔輔助時間的礦用鉆車。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礦用鉆車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礦用鉆車,包括行走機構、行走機構上設置的鉆臂機構、鉆臂機構的遠離行走機構的一端連接的鉆進機構、及用于控制鉆機工作的泵站,所述鉆臂機構處于行走機構的一端,行走機構的其余部分設置有沿行走機構的行走方向延伸的導軌,所述泵站通過其底部設置的滑動裝置沿導軌的長度方向滑動裝配在導軌上,所述滑動裝置包括滑座、及用于控制滑座沿導軌的長度方向移動的驅動油缸,所述滑座上開設有與導軌卡配的燕尾槽。
所述行走機構為履帶式行走機構。
所述鉆臂機構包括固定在行走機構上的旋轉機構、旋轉機構上設置的旋轉平臺、及一端鉸接在旋轉平臺上的下升降臂,所述下升降臂的另一端鉸接有上升降臂,所述上升降臂上設置有用于與鉆機的鉆進結構連接的伸縮油缸,所述下升降臂和上升降臂之間設置有上升降液壓缸,所述上升將液壓缸的兩端分別鉸接在下升降臂和上升降臂上;所述下升降臂和轉動平臺之間設置有下升降液壓缸,所述下升降液壓缸的兩端分別鉸接在下升降臂和轉動平臺上。
所述旋轉機構包括底板及底板上設置的轉盤軸承,所述底板與轉盤軸承的內環(huán)固定連接,所述旋轉平臺與轉盤軸承的外圈固定連接。
所述上升降液壓缸和下升降液壓缸分別處于所述下升降臂的相對兩側。
所述滑座的遠離鉆臂機構的一端鉸接有用于支撐滑座的支撐腿,所述支撐腿有至少兩個。?
所述支撐腿的遠離滑座的一端設置有滾輪。
所述鉆進機構的兩側設置有用于支撐鉆進機構的支撐裝置,所述支撐裝置包括支撐桿、及鉆進機構的側面轉動裝配的導向套,所述導向套套設在支撐桿的外周上。
所述行走機構于遠離鉆臂機構的一端設置有用于支撐所述滑座的支撐油缸。
本發(fā)明中泵站、鉆臂機構和鉆進機構均設置在一個行走機構上,而在泵站通過其底部設置的滑動機構與行走機構上設置的導軌導向配合,在鉆車需要移動位置時,現(xiàn)場操作人員能夠通過控制行走機構將泵站、鉆臂機構和鉆進機構作為一個整體移動到工作地點,然后通過控制滑動機構使得泵站向遠離鉆臂機構的一端滑動,直至泵站滑動到其后端處于行走機構的邊沿附近時,從而使得泵站不會與鉆進機構的工作發(fā)生干涉,也就是使得該鉆車在工作區(qū)域具有類似于分體式鉆車的結構,同時,由于滑動裝置的滑座通過燕尾槽與行走機構上的導軌卡配,因此避免了在鉆車行駛的過程中,泵站因礦坑內的路面凹凸不平而從行走機構上翻落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鉆車在工作時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科技大學,未經河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3276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