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下承臺堆石護腳施工方案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32755.5 | 申請日: | 2011-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56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楊夢云;潘傳柏;張根喜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夢云 |
| 主分類號: | E02B3/04 | 分類號: | E02B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4300 湖北省荊***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下 承臺堆石護腳 施工 方案 | ||
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水下承臺堆石護腳施工方案,屬水利工程的護岸工程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水利工程中,崩岸整治措施一般以設計枯水位為界分為護坡和固腳兩個方面。即設計枯水位以上實施水上護坡工程,設計枯水位以下實施水下護腳工程。對崩岸的整治一般是以水下護腳為主,水上護坡為輔。常見的水下護腳方案有丁壩或磯頭護腳、拋石(枕)、石籠護腳、各種類型的沉排護腳、長充沙管袋護腳等。這些施工方案分別存在以下4個方面的問題:1、丁壩或磯頭護腳改變了近岸水流結構及流態,于對岸堤防和既有航道不利,違背了河道整治中左右岸兼顧的原則和協調處理好防洪、排澇、航運、灌溉、供水、發電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關系的要求;2、水下拋石(枕)、石籠并不能改變其地質條件,由于河床基底的易沖性,只是增加了一層會不斷下沉和流失變薄的緩沖層,不適用于沖刷劇烈的河段;3、各種類型的沉排護腳只適應水下坡度緩于1∶2.0及河床變形不大的河段,而不適應復雜地形和已有塊石拋護段;4、長充沙管袋護腳是筑沙袋壩并順坡面向上升,然后向崩窩內吹填泥沙至淤滿,適用于窩崩,不適用于條形崩岸。筑沙袋壩的實質是以沙還坡、磯頭護腳,改變了近岸水流結構及流態,縮窄了航道,當充沙管袋損毀破漏時,沙袋壩會塌陷,崩岸將再次發生。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利用水下混凝土(鋼管)樁基礎固腳,利用混凝土承臺代替河床作為腳槽和堆石護腳的基礎,以改變傳統腳槽、枯水平臺、接坡石的基面,通過控制近岸河床的縱向下切達到保持水下護腳斷面的有效性,進而控制水流對岸腳的側向侵蝕,達到不改變河勢,不影響對岸堤防的灘岸穩定與防洪態勢和既有航道的通航與控導,能持續長久的保護崩岸段岸腳穩定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水下承臺堆石護腳橫斷面示意圖?
圖2水下承臺堆石護腳平面布置示意圖?
圖1和圖2中1-腳槽,2-枯水平臺,3-護腳接坡石,4-承臺,5-樁基,6-護樁(腳、底)石,7-河床,8-水上護坡工程。?
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可按如下步驟施工:?
(1)根據現場的水下地形及岸坡形態和重點保護范圍,打2~3排維護陡岸穩定的水下阻滑樁;
(2)樁基內、外側均按1∶1.75~1∶2.5拋、填石(枕)或者長充沙管袋護樁、護腳、護底;?
(3)在樁基上建承臺,承臺頂面高程高于當地設計枯水位0.2~0.3m;?
(4)承臺上按1.0×1.0m砌筑腳槽;?
(5)承臺上砌筑枯水平臺,枯水平臺高程與腳槽平齊,按1∶1.75砌筑護腳接坡石。?
具體施工流程:水下混凝土(鋼管)樁基礎→拋、填護樁石(枕)→澆筑承臺→砌筑腳槽→砌筑枯水平臺→護腳接坡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夢云,未經楊夢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3275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