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信中數據中繼的方法和中繼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32427.5 | 申請日: | 2011-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79569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08 |
| 發明(設計)人: | 王雪松;張永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16/02 | 分類號: | H04W16/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劉芳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信 數據 中繼 方法 設備 | ||
1.一種通信中數據中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信道狀態信息,所述信道狀態信息包括:基站與中繼之間的信道狀態信息、中繼與用戶設備之間的信道狀態信息,用戶設備與基站之間的信道狀態信息;
根據所述信道狀態信息計算得到每個時刻對應的中繼的加權系數,使得收端的干擾對齊到一個子空間中;
接收發端發送的當前時刻的數據,所述當前時刻的數據是所述發端根據預先確定的發端碼本對發送數據進行處理后得到的,并在所述當前時刻的下一時刻,向收端發送用所述加權系數對所述當前時刻的數據進行加權處理后的數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行傳輸時,所述獲取信道狀態信息,包括:
中繼通過信道估計得到各基站到中繼的信道狀態信息
中繼接收各用戶設備反饋的中繼到各用戶設備的信道狀態信息
中繼接收各基站反饋的各基站到用戶設備的信道狀態信息
其中,表示基站c到中繼的信道狀態信息,表示中繼到小區l的用戶設備s的信道狀態信息,表示基站c到小區l的用戶設備s的信道狀態信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信道狀態信息計算得到每個時刻對應的加權系數,包括:
計算中繼在時刻t采用的加權系數Gt,使得對于所有的(c,t)≠(l,s)且(c′,t)≠(l,s),方程組均成立,其中,c'表示與c不同的基站;
或者,
任意選擇Gt,t=1,2…K;
計算可達容量其中
其中,k為用戶的標識,a是預設的中繼的功率控制因子, P為中繼的發射功率,|| ||F表示矩陣的F范數,K為每小區用戶數,M為用戶設備與基站所配備的天線數,ρ為信噪比,r為中繼的本地噪聲與收端的本地噪聲功率的比值,0(t-1)M×M表示(t-1)M行M列的全零矩陣,IM表示M維的單位矩陣,[]H表示矩陣的共軛轉置;
計算共軛梯度t=1,2…K,
其中令 t=1,2…K,其中δ是預先確定的步長,并采用Gt′重新計算可達容量,得到新的可達容量C′,Tr表示矩陣的跡,Re表示復數的實部;
如果C′-C≥ε,ε為預先確定的門限,則更新Gt=Gt′后,重新上述計算直至C′-C<ε后,得到Gt,t=1,2…K。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發端發送的當前時刻的數據為:xc(t),xc=[xc(1)T,xc(2)T,…,xc(K+1)T]T,Vc,k為發端碼本, 為第k個分量為1,其余分量均為0的K+1維列矢量,IM為M維的單位矩陣,表示克羅內克積,mc,k為基站c的發送數據,
所述中繼接收到的數據為其中為基站c到中繼的信道矩陣,所述為Nr行M列的復數矩陣,所述Nr為中繼的接收天線數,nr(t)是在中繼的本地噪聲;
所述加權處理后的數據為:
所述接收數據為:表示小區l的用戶s在t時刻接收到的信號;
所述收端碼本為:
或者,
其中,
Ll,s是對Rl,s做Cholesky分解得到的,是下三角矩陣,滿足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行傳輸時,所述獲取信道狀態信息,包括:
中繼通過信道估計得到從各用戶設備到基站的信道狀態信息
中繼接收各用戶設備反饋的各用戶設備到基站的信道狀態信息
中繼接收各基站反饋的中繼到各基站的信道狀態信息以及各用戶設備到基站的信道狀態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32427.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功能室內環境參數監控裝置
- 下一篇:一種提升小波變換FPGA實現的方法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