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采用轉印法形成樹脂膜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31366.0 | 申請日: | 2011-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294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孫占紅;張紅;劉善國;馬建中;陽曉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41M5/382 | 分類號: | B41M5/382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梁瑞林 |
| 地址: | 10002***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采用 轉印法 形成 樹脂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樹脂成膜技術,涉及對轉印法形成樹脂膜方法的改進。
背景技術
目前,采用轉印法形成樹脂膜方法的原理參見圖1,所采用的轉印設備包括送紙輥1、涂膠輥2和擠膠輥3,在涂膠輥2上圓柱面的右側和擠膠輥3上圓柱面的左側之間形成膠槽4,隔離紙5從送紙輥1與涂膠輥2之間的間隙中穿過,涂膠輥2上的樹脂膜轉印到轉印紙5上。涂膠輥2和擠膠輥3的轉動方向相反,涂膠輥2順時針旋轉,擠膠輥3逆時針旋轉。送紙輥1、涂膠輥2和擠膠輥3的轉速相同。上述轉印法樹脂成膜的缺點是:
(1)樹脂膜的厚度由膠槽間隙決定。送紙輥1、涂膠輥2和擠膠輥3的轉速相同,樹脂從膠槽4涂覆到涂膠輥2的表面形成樹脂膜,樹脂膜的厚度由涂膠輥2和擠膠輥3的間隙決定,在生產過程中樹脂膜的厚度不變。因此,生產低面密度的樹脂膜時要求膠槽4的間隙窄,當多相組分的樹脂體系通過膠槽間隙時,不同的樹脂組分通過上述間隙的速率不同,使涂膠輥上的樹脂產生分相行為,進而使樹脂膜內的多相組分的分布不均勻,導致樹脂膜不合格;
(2)涂膠輥2和擠膠輥3的轉動方向相反,使膠槽中的樹脂流動方向只有朝向間隙的方向,而不會產生膠槽內樹脂的回流,不利于膠槽內樹脂的混合,使通過膠槽間隙速率慢的樹脂組分將在膠槽底部聚集,也會使樹脂膜內的多相組分的分布不均勻,導致樹脂膜不合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能使膠槽內樹脂的多相組分均勻分布的轉印法形成樹脂膜的方法,以克服多相組分通過間隙的速率不同以及速率慢的樹脂組分在膠槽底部聚集的問題,保證樹脂膜的質量。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采用轉印法形成樹脂膜的方法,所采用的轉印設備包括送紙輥1、涂膠輥2和擠膠輥3,在涂膠輥2上圓柱面的右側和擠膠輥3上圓柱面的左側之間形成膠槽4,隔離紙5從送紙輥1與涂膠輥2之間的間隙中穿過,涂膠輥2上的樹脂膜轉印到轉印紙5上;其特征在于,形成樹脂膜的步驟如下:
1、涂膜:在涂膜過程中,涂膠輥2順時針轉動,擠膠輥3逆時針轉動,涂膠輥2的轉動速率v2=5rpm~30rpm,擠膠輥3的轉動速率v3為涂膠輥2轉動速率的1.5~20倍,處于熔融狀態的樹脂從膠槽4涂覆到涂膠輥2的表面形成樹脂膜;
2、轉印:涂膠輥2表面上的樹脂膜通過涂膠輥2和送紙輥1的轉動轉印至隔離紙5上,送紙輥1的轉動速率v1為涂膠輥2轉動速率的1.5~5倍。
本發明的優點是:提出了一種能使膠槽內樹脂的多相組分均勻分布的轉印法形成樹脂膜的方法,克服了多相組分通過間隙的速率不同以及速率慢的樹脂組分在膠槽底部聚集的問題,保證了樹脂膜的質量。試驗證明,現有的轉印法形成樹脂膜方法不能生產低面密度的多相組分的樹脂膜;而采用本發明方法后,連續生產低面密度的多相組分的樹脂膜的合格率為99%以上。
附圖說明
圖1是目前采用轉印法形成樹脂膜方法的原理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參見圖2,采用轉印法形成樹脂膜的方法,所采用的轉印設備包括送紙輥1、涂膠輥2和擠膠輥3,在涂膠輥2上圓柱面的右側和擠膠輥3上圓柱面的左側之間形成膠槽4,隔離紙5從送紙輥1與涂膠輥2之間的間隙中穿過,涂膠輥2上的樹脂膜轉印到轉印紙5上;其特征在于,形成樹脂膜的步驟如下:
1、涂膜:在涂膜過程中,涂膠輥2順時針轉動,擠膠輥3逆時針轉動,涂膠輥2的轉動速率v2=5rpm~50rpm,擠膠輥3的轉動速率v3為涂膠輥2轉動速率的1.5~20倍,處于熔融狀態的樹脂從膠槽4涂覆到涂膠輥2的表面形成樹脂膜;
2、轉印:涂膠輥2表面上的樹脂膜通過涂膠輥2和送紙輥1的轉動轉印至隔離紙5上,送紙輥1的轉動速率v1為涂膠輥2轉動速率的1.5~5倍。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
1、膠膜厚度δ與涂膠輥2與擠膠輥3之間的間隙Δh、送紙輥1的轉動速率v1、涂膠輥2的轉動速度v2、擠膠輥3的轉動速度v3之間的理論公式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3136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