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底棲動物采樣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31365.6 | 申請日: | 2011-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502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16 |
| 發明(設計)人: | 陳小華;吳國華;孫從軍;林逸群;盛茗瀾;唐詩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學 |
| 主分類號: | A01K74/00 | 分類號: | A01K74/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兵 |
| 地址: | 2002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動物 采樣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生生物采樣器,尤其涉及一種采集底棲動物的新型采樣器。
背景技術
在地表水體中,有許多底棲動物。人們先后發明了多種采集水下底棲動物的裝置。目前比較常用的采集水下底棲動物的裝置是抓泥斗,比如改良式彼德遜抓泥斗,其原理是利用采集工具本身具有的重量,沉入水底,取出一定面積的底泥,從而計算出監測水域中的大型底棲生物數量。采集面積為1/16m2或1/40m2。但其性能還有很多不足,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抓泥斗因為是依靠自身重力作用收集底泥,對河床干擾比較大,引起底泥懸浮,污染水體。
(2)抓泥斗采集的泥樣比較多,一般需要在現場用河水進行篩洗,挑取底棲動物樣品,篩洗過程會污染河水。
(3)一些黑臭河道因為底泥污染很重,有很多揮發性污染物質,抓泥斗抓起的泥樣會威脅采樣者的身體健康。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型底棲動物采樣器,該新型底棲動物采樣器采集底棲動物時不僅可防止進入采樣器的動物逃逸,采集效率高,而且基本不會污染水體。
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底棲動物采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采樣器保護蓋、一圓形紗網底座、一支撐桿拉繩和一提拉繩,所述采樣器保護蓋為一錐形的蓋體,所述圓形紗網底座主要由一嵌套有紗網的圓形框和至少兩根交叉設置在圓形框上的支撐架組成,所述采樣器保護蓋轉動地固定連接在所述圓形紗網底座上端面的一側,且與圓形紗網底座呈張開或閉合狀態;在所述采樣器保護蓋上遠離采樣器保護蓋與圓形紗網底座連接處的一側設有一支撐桿,支撐桿的一端轉動地固定連接在采樣器保護蓋的側面上,另一端可支撐在所述圓形紗網底座的上端面上;所述支撐桿拉繩的一端連接在所述支撐桿上,另一端穿過設置在采樣器保護蓋外側面上的小圓孔而伸出水面;在所述采樣器保護蓋的頂端面上設有一貫穿孔,所述提拉繩的一端連接在所述兩根交叉設置在圓形框上的支撐架的連接處,另一端穿過貫穿孔而伸出水面。
其中,在所述圓形紗網底座上還設有一輔助采集裝置,該輔助采集裝置為一圓柱形框架結構,在圓柱形框架結構內嵌套有紗網。
其中,所述采樣器保護蓋通過合頁或者鉸鏈轉動地固定連接在所述圓形紗網底座上端面的一側。
其中,所述支撐桿拉繩伸出水面的一端連接在一浮球上或者直接連接在岸邊上。
其中,所述提拉繩伸出水面的一端連接在一浮球上或者直接連接在岸邊上。
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新型底棲動物采樣器具有如下優勢:
1、本發明新型底棲動物采樣器主要由一采樣器保護蓋、一圓形紗網底座、一支撐桿拉繩和一提拉繩組成。當將采樣器放入水底后,為底棲動物提供適宜的人造生境,通過一段時間的停留,許多底棲動物會遷移到圓形紗網底座上,然后通過支撐桿拉繩拉動支撐桿從而合上采樣器保護蓋,則底棲動物將無法逃逸,采集效率高;同時由于采集過程中基本不擾動底泥,因此不對水體產生二次污染,有利于保護水生態環境。
2、本發明新型底棲動物采樣器還設有一輔助采集裝置,該輔助采集裝置采用圓柱形框架結構,且在圓柱形框架結構內嵌套有紗網,使得大量底棲動物能夠附著在圓柱形框架結構的紗網上,從而增加了采集面積,提高了采集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新型底棲動物采樣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輔助采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采樣器保護蓋,2、圓形紗網底座,3、支撐桿,4、小圓孔,5、支撐桿拉繩,6、提拉繩,7、貫穿孔,8、輔助采集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學,未經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3136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