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云端用電監控系統及其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30610.1 | 申請日: | 2011-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383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明(設計)人: | 蕭維萱;江書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13/00 | 分類號: | H02J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偉;王錦陽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云端 用電 監控 系統 及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云端用電監控技術,尤指一種遠程監控并提供節能應用的云端用電監控系統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
電,是每個人都需要的能源,只要將電器設備接上插頭、打開開關,就能讓電器設備運轉,即可享受電所帶來的各種不同的便利與好處。
一般而言,家庭用電是由發電廠將核能、火力、水力或風力等能源轉換成電能,并經過電線、變電所、社區或大樓的配電所再傳遞至家庭的插座上。為了得知每個家庭的用電狀態,通常各戶皆配備有電表作為供電、計費的工具,也就是記錄家庭的所有用電量,包括冷氣、電燈、電熱水器、計算機等電器設備的耗電等。然而,現今的電表記錄作業方式為每兩個月派人實地抄表一次,并利用人工來檢查電表是否損壞,其缺點為無法實時獲得電力信息且費時耗力,而檢查出電表損壞的成功率也不高。
另外,為因應全球暖化,各國莫不積極推動節能減碳措施,以在能源短缺及價格高漲的年代,期待能提升能源使用率及降低供電成本。例如,在能源方面尋找新能源或再生能源技術、在工業方面汰換發電機組以提升老舊電廠的發電效率、或在家庭方面提出具節能效率的電器等。然而,在家庭中即使使用了具節能效率的電器,使用者通常仍不知道該電器銷耗了多少電以及可節省多少電力。
因此,如何能夠遠程監控各電器以實時取得各電器的電力信息,以達到節能的功效,為目前亟待解決的課題之一。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云端用電監控系統及其方法,可對電子裝置進行遠程監控以實時取得電子裝置的用電信息。
本發明所提供的云端用電監控系統,包括:至少一監控裝置,其連接至少一電子裝置,以監測并輸出該監控裝置所連接的電子裝置的用電,并用以輸出該電子裝置的用電信息;收發器,其用以接收該至少一監控裝置所輸出的用電信息,以由網絡輸出用電信息,以及對該至少一監控裝置發送該收發器所接收的命令;以及管理平臺,其借由該網絡接收該收發器所輸出的該用電信息,以根據該用電信息產生該命令,且該管理平臺將該命令借由該網絡通過該收發器發送至該至少一監控裝置,以令該至少一監控裝置根據該命令控制該監控裝置所連接的電子裝置的用電。
上述的管理平臺可包括設定模塊、儲存模塊、分析模塊、告警模塊、節能模塊及命令產生模塊。設定模塊可用以供使用者設定該至少一電子裝置的預定用電量、用電排程或告警電量。儲存模塊可用以記錄該至少一電子裝置的用電信息以及儲存所設定的該預定用電量、用電排程或告警電量。分析模塊可對該至少一電子裝置的用電信息、設定的預定用電量、用電排程或告警電量進行分析以產生分析結果。告警模塊可用以根據該分析結果于該至少一電子裝置的用電信息符合所設定的預定用電量、用電排程或告警電量時發出警告。節能模塊可用以根據該分析結果提出節能模式。命令產生模塊可用以根據該預定用電量、用電排程、分析結果或節能模式產生該命令。
為達到前述目的以及其它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云端用電監控方法,其應用于包括連接至少一電子裝置的至少一監控裝置、收發器以及管理平臺的系統,該云端用電監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令該至少一監控裝置監測與該至少一監控裝置連接的電子裝置的用電,以輸出用電信息予該收發器;2)令該收發器接收該至少一電子裝置的用電信息,以將所接收的該至少一電子裝置的用電信息借由網絡輸出至該管理平臺;以及,3)令該管理平臺根據該至少一電子裝置的用電信息產生命令,再將該命令借由該網絡通過該收發器發送至該至少一監控裝置,以令該至少一監控裝置根據該命令控制該監控裝置所連接的電子裝置的用電。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云端用電監控系統及其方法可用以監控電子裝置的用電,即通過監控裝置經由收發器與管理平臺連接,以實時取得電子裝置的用電信息,并根據該用電信息進行分析以進一步提供節能、排程或告警等服務。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云端用電監控系統的系統方塊圖;
圖2為本發明的云端用電監控系統的一實施例的系統方塊圖;及
圖3為本發明的云端用電監控方法的流程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1、2????????????云端用電監控系統
10??????????????網絡
11a、11b、11c???監控裝置
12??????????????收發器
13??????????????管理平臺
131?????????????設定模塊
132?????????????儲存模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3061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