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生物生物印跡薄膜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29958.9 | 申請日: | 2011-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142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7 |
| 發明(設計)人: | 戚鵬;張盾;萬逸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32B9/00 | 分類號: | B32B9/00;C08L5/08;C08K3/04;C08J9/26 |
| 代理公司: | 沈陽科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周秀梅;李穎 |
| 地址: | 266071***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生物 生物 印跡 薄膜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微生物生物印跡薄膜,其特征在于:導電基體依次沉積殼聚糖/石墨烯復合膜、微生物模板和殼聚糖膜即得到微生物生物印跡薄膜。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生物印跡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基體沉積厚度為15-20μm的殼聚糖/石墨烯復合膜,將微生物吸附到復合膜上形成微生物模板,而后采用殼聚糖將吸附在石墨烯/殼聚糖復合膜上的微生物部分包埋,微生物高度約即得到微生物生物印跡薄膜。
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生物印跡薄膜,其特征在于:將上述得到的微生物生物印跡薄膜通過氟硅烷偶聯劑進行表面修飾,而后浸泡于丙酮中2-3h,浸泡后將微生物模板洗脫掉,即得到留有微生物模板分子尺寸和形狀相匹配的生物識別位點的微生物生物印跡薄膜。
4.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生物印跡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殼聚糖/石墨烯為濃度為0.3mg?mL-1的石墨烯與質量分數為0.5%的殼聚糖溶液的混合液,其中石墨烯按如下步驟制備:
1)將天然石墨、NaNO3和濃硫酸按體積比1∶1∶45的比例混合于冰水浴中反應4-4.5h,待用;
2)向步驟1)冰水浴混合物中加入KMnO4,同時將反應溫度升至35℃并保持反應溫度2-2.5h,而后加入H2O并將溫度升至98℃,反應進行2-2.5小時后再加入40-60℃溫水和30mL?H2O2,并在室溫下繼續反應1-1.5h,待用;
3)將步驟2)所得物質洗滌后烘干,并粉碎加入到H2O中超聲使其得到均一的混合溶液,而后將混合溶液與N2H4按體積比為50∶1的比例混合于120-122℃下反應12-12.5h,得到石墨烯。
5.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生物印跡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導電基體上沉積厚度為15-20μm的殼聚糖/石墨烯復合膜,再將微生物吸附到復合膜上形成微生物模板,而后采用殼聚糖將吸附在石墨烯/殼聚糖復合膜上的微生物部分包埋,包埋后通過氟硅烷偶聯劑對導電基體進行表面修飾,而后浸泡于丙酮中2-3h,浸泡后將微生物模板洗脫掉,即得到留有微生物模板分子尺寸和形狀相匹配的生物識別位點的微生物生物印跡薄膜。
6.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生物印跡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殼聚糖復合膜的沉積,將濃度為0.3mg?mL-1的石墨烯與質量分數為0.5%的殼聚糖溶液混合,采用恒電位沉積,以-1.2V電壓下于導電基體上沉積250-350s,即可得到均勻的石墨烯/殼聚糖復合膜。
7.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生物生物印跡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按如下步驟制備:
1)將天然石墨、NaNO3和濃硫酸按體積比1∶1∶45的比例混合于冰水浴中反應4-4.5h,待用;
2)向步驟1)冰水浴混合物中加入KMnO4,同時將反應溫度升至35℃并保持反應溫度2-2.5h,而后加入H2O并將溫度升至98℃,反應進行2-2.5小時后再加入40-60℃溫水和30mL?H2O2,并在室溫下繼續反應1-1.5h,待用;
3)將步驟2)所得物質洗滌后烘干,并粉碎加入到H2O中超聲使其得到均一的混合溶液,而后將混合溶液與N2H4按體積比為50∶1的比例混合于120-122℃下反應12-12.5h,得到石墨烯。
8.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生物印跡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模板的吸附,將微生物溶液滴加石墨烯/殼聚糖復合膜表面,并加入PBS緩沖液后,置于4℃下2h,使微生物吸附到復合膜的表面。
9.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生物印跡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殼聚糖膜的包埋,將質量分數為0.5%的殼聚糖溶液采用恒電位沉積法,以-1.2V沉積30-40s,將吸附在石墨烯/殼聚糖復合膜上的微生物部分包埋。
10.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生物印跡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基體為ITO電極或者FTO電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29958.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數據類型的社交網絡饋源的可擴展性
- 下一篇:球滾子軸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