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袋料栽培茯苓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28693.0 | 申請日: | 2011-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686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26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羅振新 |
| 主分類號: | A01G1/04 | 分類號: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45700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栽培 茯苓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袋料栽培茯苓的方法。
背景技術
茯苓菌既是著名的中藥材,又是著名的食用菌。《神農本草經》把茯苓列為上品,謂其“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中醫認為,茯苓味淡性溫,有補心安胎、除濕利水、健脾固精、益智安神之功效,可治療水濕停滯引起的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溏瀉、水腫脹滿、痰飲以及心脾兩虛所致的眩暈、心悸、失眠多夢等癥。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茯苓含多糖,它不僅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而且有較強的殺菌抗癌作用,還能促進鈉、氧、鉀等電解質的排出,抑制腎小管的重復吸收,有利尿、健腎作用。常吃茯苓對治療老年性浮腫、肥胖癥也有益處。
目前栽培茯苓,均采用段木窖栽培技術,這種方法耗費了大量的松樹,對保護生態資源十分不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段木窖栽培茯苓,耗費大量的木材的問題,提供一種簡單易行、生產成本低的袋料栽培茯苓的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1、培養料的配方。松木屑75%、米糠20%、石膏1.5%、蔗糖2%、過磷酸鈣1.5%。
2、拌料。將培養基料加水拌勻,料水比為1∶1.2,PH值6.5-7.0。
3、裝袋。選用聚乙烯簡料袋,截成50-55厘米長。將拌勻的培養基料裝入料袋中,裝緊壓實,兩端用線捆扎。
4、滅菌。將料袋放入滅菌鍋內,采用常壓滅菌法,溫度保持100℃,滅菌12小時。
5、接種。接種前,接種室要用甲醛進行消毒。然后,把料袋移入接種室。將料袋捆扎線解開,把事先制好的茯苓原種用接種針鉤入菌筒,使其均勻分布在培養料的端面,扎緊后再接另一端。
6、種植窖的準備。苓場適宜選在海拔600-800米的山坡上,坡度為10-15度,背北向南,陽光充足的南坡,土質以沙量為5-7成的沙性酸壤,末種過莊稼的生地為好。苓場選好后,挖窖溝深30cm,寬30cm,長80cm,窖底呈20-30°斜坡,除去雜草、石塊、樹根等雜物,然后曝曬,四周挖人字形排水溝,順坡開挖。
7、種植。挖好窖溝后,接種前1周用細沙拌3%呋喃丹鋪撒窖底及上面覆土層,防治白蟻危害。將菌袋剝去塑料袋,5個一窖放入窖中,將挖出的土回填。
8、收獲。8-10個月后,當茯苓外表呈現黃褐色時即可采挖;如果呈黃白色,則表明苓還末成熟;若顏色發黑,則顯示茯苓已過熟,應立即采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培養料松木屑750公斤,米糠200公斤,石膏15公斤,蔗糖20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將培養基料加水拌勻,料水比為1∶1.2,PH值6.5-7.0。將拌勻的培養基料裝入料袋中,裝緊壓實,兩端用線捆扎。采用常壓滅菌法,溫度保持100℃,12小時。把料袋移入接種室接菌種。苓場選擇在坡度為10-15度,背北向南的山坡,挖窖溝深30cm,寬30cm,長80cm,窖底呈20-30°斜坡。種植前1周用細沙拌3%呋喃丹鋪撒窖底及上面覆土層,防治白蟻危害。將菌袋剝去塑料袋,5個一窖放入窖中,將挖出的土回填。經觀測,8個月即可采收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羅振新,未經羅振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2869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