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跨導增強無源混頻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28630.5 | 申請日: | 2011-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127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吳建輝;陳超;劉智林;趙強;溫俊峰;王旭東;白春風;田茜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3D7/16 | 分類號: | H03D7/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4135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增強 無源 混頻器 | ||
1.一種跨導增強無源混頻器,包括混頻級和偏置電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具有跨導增強功能的跨導級、無源混頻開關對和增強的負載輸出級。具有跨導增強功能的跨導級將輸入射頻電壓轉化為射頻電流,射頻電流經過雙平衡混頻開關對實現混頻,混頻后的電流通過跨導增強的負載輸出級,轉換為中頻電壓輸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跨導增強型無源混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跨導級包括第一PMOS管PM0、第二PMOS管PM1、第一NMOS管NM0、第二NMOS管NM1、交叉耦合電容和LC諧振回路;
所述第一PMOS管PM0與第二PMOS管PM1的偏置電壓由第一偏置電壓(1)通過第一電阻R0、第二電阻R1分別給出;第一電感L0、第三電容C2、第四電容C3、第五電容C4為增強跨導所采用的電路元件;跨導級的輸出射頻電流從第三電阻R2與第五電阻R4之間、第四電阻R3與第六電阻R5之間分別引出,并經過第六電容C5、第七電容C6分別耦合至混頻開關級;所述混頻級包括第三PMOS管PM2至第六PMOS管PM5;所述跨導級混頻后的結果從PM第三PMOS管PM2、第六PMOS管PM5的漏極輸出;其中第三PMOS管PM2、第五PMOS管PM4漏極短接,第四PMOS管PM3、第六PMOS管PM5漏極短接;
負載輸出級主要由第七PMOS管PM6至第十六PMOS管PM15、第三NMOS管NM2和第四NMOS管NM3構成;所述第七PMOS管PM6、第八PMOS管PM7、第十一PMOS管PM10、第十二PMOS管PM11、第三NMOS管NM2、第四NMOS管NM3構成負載輸出級的第一級差分放大電路;所述第三NMOS管NM2和第四NMOS管NM3由第二偏置電壓(2)提供偏置;第一級差分放大電路由第七PMOS管PM6、第八PMOS管PM7的漏端輸出,接至由第九PMOS管PM8、第十PMOS管PM9、第十三PMOS管PM12、第十四PMOS管PM13組成的第二級差分源極跟隨器;信號由第十三PMOS管PM12、第十四PMOS管PM13的漏極輸出,接至由第十五PMOS管PM14、第十六PMOS管PM15、第七電阻R6、第八電阻R7組成第三級的差分共源放大電路,中頻信號最終由第十五PMOS管PM14、第十六PMOS管PM15的漏端輸出;
所述第一電容C0、第二電容C1的上極板分別接正輸入信號端和負輸入信號端;第一電容C0的下極板接第一PMOS管PM0的柵極;第二電容C1的下極板接第二PMOS管PM1的柵極;第三電容C2的上極板接第一PMOS管PM0漏端,第四電容C3的上極板接第二PMOS管PM1漏端,第三電容C2的下極板接第五電容C4的下極板,第四電容C3的下極板接第五電容C4的上極板,第五電容C4的上極板接第一電感L0正端,第五電容C4下極板接第一電感L0負端,第一電感L0正端與第五電容C4上極板同時接第二NMOS管NM1柵極,L0第一電感負端與第五電容C4下極板同時接第一NMOS管NM0柵極;第一PMOS管PM0、第二PMOS管PM1的源極接電源電壓,第一電阻R0正端接第一PMOS管PM0的柵極,負端接第二電阻R1的正端;第二電阻R1的負端接第二PMOS管PM1的柵極;第三電阻R2的正端接第一PMOS管PM0的漏端,負端第五電阻R4的正端;第五電阻R4的負端接第一NMOS管NM0的漏極;第四電阻R3的正端接第二PMOS管PM1的漏端,負端接第六電阻R5的正端;第六電阻R5的負端接第二NMOS管NM1的漏極;第一NMOS管NM0和第二NMOS管NM1的源極接地;
射頻耦合第六電容C5上極板接第三電阻R2的負端與第五電阻R4的正端;射頻耦合第七電容C6上極板接第三電阻R3的負端與第六電阻R5的正端;第六電容C5的下極板接第三PMOS管PM2、第四PMOS管PM3的源極;第七電容C6的下極板接第五PMOS管PM4、第六PMOS管PM5的源極;
本振信號的正端接第四PMOS管PM3與第五PMOS管PM4的柵極,本振信號的負端接第三PMOS管PM2與第六PMOS管PM5的柵極;第三PMOS管PM2與第五PMOS管PM4的漏極同時接第八電容C7的上極板;第四PMOS管PM3與第六PMOS管PM5的漏極同時接第八電容C7的下極板;
開關級的正輸出即第八電容C7的上極板接負載級第七PMOS管PM6的源極,同時接第十一PMOS管PM10的漏極,開關級的負輸出即第八電容C7的下極板接負載級第八PMOS管PM7的源極,同時接第十二PMOS管PM11的漏極;第七PMOS管PM6與第八PMOS管PM7的柵極接第四偏置電壓(4)進行偏置;第七PMOS管PM6的漏極接第三NMOS管NM2的漏極,同時接第九PMOS管PM8的柵極;第八PMOS管PM7的漏極接第四NMOS管NM3的漏極,同時接第十PMOS管PM9的柵極;第九PMOS管PM8與第十PMOS管PM9的漏極接地,構成源極跟隨器;第三NMOS管NM2與第四NMOS管NM3的源極接地,第三NMOS管NM2與第四NMOS管NM3的柵極接第二偏置電壓(2)進行偏置;
第十一PMOS管PM10、第十六PMOS管PM15的源極均接電源電壓;第九PMOS管PM8的源極接第十三PMOS管PM12的漏極,同時接第十五PMOS管PM?14的柵極;第十PMOS管PM9的源極接第十四PMOS管PM13的漏極,同時接第十六PMOS管PM15的柵極;第十五PMOS管PM14的漏極作為輸出電壓的正端,接第七電阻R7的正端;第八電阻R7的負端接地;第十六PMOS管PM15的漏極作為輸出電壓的負端,接第九電阻R8的正端;第八電阻R8的負端接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28630.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治療銀屑病的中藥組合物
- 下一篇:取代的核苷和核苷酸類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