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氧化銅微納米復合結構材料及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28019.2 | 申請日: | 2011-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914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13 |
| 發明(設計)人: | 朱連杰;仇茉;馬春燕;李宏斌;劉坤;孫有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1G3/02 | 分類號: | C01G3/02;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氧化銅 納米 復合 結構 材料 制備 方法 | ||
1.一種氧化銅微納米復合結構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具有納米片狀次級結構的CuO微球、扇/棒狀CuO和CuO納米片中的一種或者兩種以上任意比例組成,所述CuO微球的直徑為7-10微米,每個CuO微球均由納米片自組裝而成,構成CuO微球的納米片為不規則形狀,其大小為300-600納米,厚度為30-40納米;所述扇/棒狀CuO由棒狀CuO自組裝而成,CuO棒的長度為6-12微米,直徑為400-600納米;所述CuO納米片的厚度為30-40納米,大小為400-900納米。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氧化銅微納米復合結構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氯化銅、氨水和氫氧化鈉為原料,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為模板劑,在低溫條件下采用水熱法制備,包括以下步驟:
1)將氯化銅(CuCl2·2H2O)于攪拌下溶于去離子水中,然后在磁力攪拌下分別將質量百分濃度為25%的氨水、固體氫氧化鈉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鈉依次加入上述溶液中,然后繼續攪拌15分鐘,生成藍色四氨合銅[Cu(NH3)4]2+配陽離子和四羥基合銅[Cu(OH)4]2-配陰離子混合液;
2)將上述混合液移入裝有聚四氟乙烯襯里的不銹鋼反應釜中,密封后將反應釜置于100-180℃恒溫干燥箱內加熱1-12小時,得到黑色產物;
3)將反應釜自然冷卻至室溫,然后將生成的黑色產物離心分離,將所得固體分別用去離子水和無水乙醇洗滌以去除沉淀物中殘留的可溶性離子和表面活性劑SDBS,然后在60℃的溫度下干燥5小時,得到的氧化銅固體粉末即為氧化銅微納米復合結構材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氧化銅微納米復合結構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銅、去離子水、氨水、氫氧化鈉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的摩爾比為1∶80-160∶0-120∶0-14∶0-0.7。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氧化銅微納米復合結構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固體氫氧化鈉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鈉三種物質的用量不得同時為零且最多只有一種物質的用量為零或均不為零,當氨水用量為零時,制備得到均一形貌CuO納米片;當氫氧化鈉用量為零時,制備得到扇/棒狀CuO;當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用量為零時,制備得到CuO納米片和少量CuO微球混合物;當所述三種物質用量均不為零時,通過調節其加入量可控制球形產物形貌的均一性。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氧化銅微納米復合結構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離子水和無水乙醇的洗滌次數為三次,去離子水或無水乙醇與固體洗滌物的體積比為2∶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理工大學,未經天津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2801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