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查找電纜或管道故障點的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25550.4 | 申請日: | 2011-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634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潘旭;潘陽;任亞安;劉宏漢;黨堃;殷軍祿;柴文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華傲通訊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8 | 分類號: | G01R31/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0065 陜西省西安市***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查找 電纜 管道 故障 裝置 | ||
1.一種查找電纜或管道故障點的裝置,由發射機和接收機構成,其特征在于:發射機由控制系統、信號產生電路、信號放大電路、交流或直流輸出的檔位切換電路或限壓電路、功率檢測電路、功率調節電路、阻抗測量電路、A/D采樣電路、鍵盤和顯示裝置組成;其中,顯示裝置和鍵盤分別與控制系統電連接;控制系統和信號產生電路電連接;信號產生電路和信號放大電路電連接;信號放大電路和檔位切換電路電連接;檔位切換電路或限壓電路與阻抗測量電路電連接;阻抗測量電路、A/D采樣電路、控制系統依次電連接;A/D采樣電路和功率檢測電路電連接;功率檢測電路和功率調節電路電連接;功率調節電路和控制系統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查找電纜或管道故障點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統是單片機或ARM、FPGA控制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查找電纜或管道故障點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說信號產生電路和信號放大電路,由可編程的數字電源、信號產生器、運算放大器組成;信號放大電路由運算放大器和高頻變壓器組成,信號通過運算放大器之后,再經過高頻變壓器進行放大,得到峰值55V的電壓施加到電纜或管道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查找電纜或管道故障點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倍壓電路由電容與二極管組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查找電纜或管道故障點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D采樣電路,采用14位或16位A/D轉化器件。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查找電纜或管道故障點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鍵盤系統,包括開關、模式切換按鍵、檔位切換按鍵和確定按鍵,按鍵為采樣薄膜按鍵或機械式按鍵。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查找電纜或管道故障點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裝置可以是由液晶顯示器顯示,或LED指示燈指示。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查找電纜或管道故障點的裝置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裝置有小于1kHz的低頻交流測試模式、大于10kHz的高頻交流測試模式、脈沖測量模式、阻抗測量模式四種測試方式:
在選擇低頻交流測試模式時,產生頻率小于1kHz的正弦信號;
在選擇高頻交流測試模式時,產生頻率大于10kHz的正弦信號;
在選擇脈沖測量模式時,交流電壓由電容(C3)和二極管(D1)整流成直流,繼電器(K1)在控制器(U1)的控制下按一定時常斷續輸出信號,形成脈沖輸出波形:
在選擇阻抗測量模式時,繼電器(K1)切換為直流輸出方式,運算放大器(U4)提供一個可調幅度的電壓信號,通過電阻分壓得到一個采樣電壓進(ADC),根據比值關系可測試出輸出的電壓值。在變壓器的次級側,串接一特定值的采樣電阻(R4),測試此電阻上的壓降,就可測到輸出端流過的電流值,計算出外接電纜或管道的阻抗值,從而達到測試阻抗的功能。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查找電纜或管道故障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所述功率檢測電路,是通過檢測電壓和電流,根據P=VI算出當前系統的功率值是否滿足要求;
2)所述功率調節電路,當控制系統檢測到當前的功率超出范圍或小于額定功率時,便通過控制可調電源電壓來控制運算放大器電壓,從而調整輸出電壓,改變輸出功率大小;
3)所述檔位切換電路,當控制系統檢測到當前設定的輸出交流或直流命令,控制繼電器切換響應的輸出模式;
4)所述阻抗測量電路,是通過電阻分壓檢測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根據R=U/I計算出被測電纜或管道的阻值。
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查找電纜或管道故障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產生電路,可以是控制系統產生的高頻信號,經過放大之后輸出,也可以是由專用的頻率產生器產生后,經放大整形后輸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華傲通訊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未經西安華傲通訊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25550.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