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節能生態蒸餾烤油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21642.5 | 申請日: | 2011-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089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楊金明;楊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金明 |
| 主分類號: | C11B9/02 | 分類號: | C11B9/02 |
| 代理公司: | 紅河州專利事務所 53102 | 代理人: | 朱躍平 |
| 地址: | 662500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節能 生態 蒸餾 烤油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農作物和經濟油料物作的加工設備,節能生態蒸餾烤油器。?
背景技術
香茅油、木姜子油、桉樹油、玫瑰花油是常用的香料油,市場需求比較旺盛,價格一直很高。這些作物一般生長在或者栽種在比較偏遠的山區,交通閉塞,電力不通,當地農民主要靠土辦法蒸餾提取,就是用一口大鍋,燒水,蒸子放鍋里,蒸子里放要蒸餾的原料,如香茅草、桉樹葉等,蒸子頭上裝一根管子,將蒸發出來的油氣、水蒸汽一起收集引入冷卻塔,讓氣體冷凝變成液體后油水分離得產品。這種辦法主要以木柴、煤炭、焦炭為燃料,熱效率低,消耗大量木材等燃料,排放大量煙塵,污染環境。蒸子漏氣多,油氣散失大,溫度和時間等全靠人工的經驗控制,操作不規范,作業周期長。蒸餾渣隨地堆放,由于不能很好的腐化,難以用作綠肥,作柴火燃值又次,農民們只好一把火燒掉,灰燼拋在地里充作肥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便于山區農民安裝使用、熱效高、作業時間短、燃料省、出油率高的節能生態蒸餾烤油器,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發明提出的這種節能生態蒸餾烤油器,它有甑子、冷卻器和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甑子頂部有蒸餾管與冷卻器的內芯連接,冷卻器有外桶和內芯組成,內芯由上腔盤、下腔盤、外管和內管構成,外管將上腔盤和下腔盤連通,內管穿過外管并與上腔盤和下腔盤隔絕,與外桶連通,下腔盤底部有油水管通向冷卻器外,外桶壁上有冷水進水管和熱水出水管;鍋爐是一個筒形物,其筒壁有壁腔,筒內有橫管連通壁腔,鍋爐下端固定在爐堂上,上端有煙囪,壁腔上部有與甑子底部連通的蒸汽管和加水管。?
甑子分成多臺,相鄰兩臺甑子連接處有密封的水封槽。蒸餾管與甑子,以及與冷卻器連接處也有同樣結構的水封槽。?
甑子內有承載物料的橫梁或者網格。甑子水封槽有斜撐板,以增強水封槽的強度。
甑子底部有與蒸汽管連通的環形或者丁字形的蒸汽散噴管,管的上側有噴孔。以便輸入甑子的蒸汽能均勻地彌散開來,讓其中的物料均勻受熱。?
鍋爐的筒身上有與壁腔連通的透明水位顯示管,用以顯示壁腔內的實時水位,避免水干不能及時發現時發生的事故。?
為了提高橫管受熱的均勻性,鍋爐內的橫管分多層,每一層內的橫管平行排列,相鄰兩層橫管間有夾角。?
鍋爐用鋁材焊制。鍋爐底部有帶閘閥的鍋爐排污管。?
鍋爐的加水管伸入到壁腔中下部,以利加冷水時正常產蒸汽。?
冷卻器的冷水進水管伸到外桶中下部,以利桶內水的熱循環,冷卻器外桶下部有帶閘閥的清污管。?
本發明的蒸餾原理與傳統的蒸餾方法相近似。不同的是鍋爐和冷卻器的結構發生了根本改變。鍋爐最大特點是爐堂與爐身分離,既減輕了鍋爐重量,節省了原材料,又方便了拆卸和安裝,讓農民們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就地砌建,如同砌爐灶一樣簡單方便;鍋爐全部構件用鋁材焊制,重量只有鋼材鍋爐的30%左右,方便了農民搬運。用鋁材焊制的鍋爐傳熱迅速,對燃料不挑剔,能直接以蒸餾廢渣作為燃料,因而節省木柴、煤炭等資源,讓油料生產形成良性生態循環。?
鍋爐內的橫管按層排列,每一層有多根平行的管子,層間距離,下密上疏,并且各層間有一定夾角,使得爐堂上來的火焰熱流能夠均勻地、合理地加熱每一根橫管,延長熱交換時間,快速產出蒸汽。?
冷卻器的內芯置于外桶中央,內管穿過外管,讓冷卻水流經內管,給內芯以內外同時冷卻,讓流經內芯的油汽快速凝集成液體流出。因而可縮短蒸餾周期,提高生產效率。?
甑子設多臺,便于裝卸物料,水封槽結構有效避免了漏汽,除了提高熱效率外,也提高了物料的出油率,增加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是冷卻器主視圖(局部剖視)。?
圖3是冷卻器A-A剖視圖。?
圖4是油水分離器主視圖。?
圖5是鍋爐主視圖(局部省略)。?
圖6是鍋爐B-B剖視圖。?
圖7是甑子水封槽結構主視圖(正剖面)。?
圖8是甑子水封槽結構俯視圖。?
圖1-8中,各部件的標號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金明,未經楊金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2164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