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降膜法高效脫氮器及其脫氮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19020.9 | 申請日: | 2011-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29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汪亮亮;汪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汪亮亮;汪洋 |
| 主分類號: | C02F1/20 | 分類號: | C02F1/20;C02F1/5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32207 | 代理人: | 韓朝暉 |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降膜法 高效 脫氮器 及其 方法 | ||
1.一種降膜法高效脫氮器,包括上端開口的筒體(1)和筒體上部的進水口(3)、底部的進風口(10)和出液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1)內,自上而下分布收水器(2)、布水裝置、液膜分散器(9)和集液斗(11),集液斗(11)連接出液口(12),進風口(10)在液膜分散器(9)和集液斗(11)之間;所述的布水裝置包括沿筒體(1)徑向設置的旋轉布水管(5),由驅動裝置(4)驅動繞筒體(1)中心軸旋轉,旋轉布水管(5)連接進水口(3)并設置一組霧化噴頭(6);液膜分散器(9)包括隔板和隔板下方的一組沿筒體軸向均勻分布的列管,隔板平面上每一根列管的上方設置錐形物料斗(8),列管內壁的上端依次分布環形設置的螺紋勻水槽(13)和毛細氣囊(14);布水裝置和液膜分散器(9)之間為緩沖腔(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法高效脫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水器(2)為波形折板,捕捉隨氣流上升的霧化液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法高效脫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霧化噴頭(6)孔徑2~4mm,流量系數12.3~19.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法高效脫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錐形物料斗(8)與列管同軸設置,錐底直徑與列管內徑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法高效脫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紋勻水槽(13)為列管內壁上的一組環形毛細凹槽,高度30-4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法高效脫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毛細氣囊(14)采用薄不銹鋼片制作,沿列管內壁成環形布置,下部固定在列管內壁上,上端插入列管內壁上的滑槽密封(15);毛細氣囊(14)內設有進氣管(16),毛細氣囊(14)內的相對壓強為5~10kPa。
7.一種利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法高效脫氮器脫除廢水中氨氮的方法,廢水和空氣在所述的高效脫氮器中逆流接觸,在氣液接觸過程中實現氨氮脫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廢水由進水口(3)進入降膜法高效脫氮器,通過轉動的旋轉布水管(5)上的霧化噴頭(6)向下噴射,使廢水在筒體(1)截面上均勻分配;
2)、廢水通過霧化噴頭(6)后,成霧化狀態進入緩沖腔(7),均勻附著在液膜分散器(9)上端的錐形物料斗(8)內;
3)、進入錐形物料斗(8)的廢水沿液膜分散器(9)上部的螺紋勻水槽(13)進行二次布料;
4)、二次布料后的廢水沿毛細氣囊(14)下降,在列管內壁形成液膜,調整毛細氣囊(14)內的氣壓,改變廢水形成的液膜厚度;
5)、空氣從進風口(10)通入筒體(1)內,在液膜分散器(9)列管內與液膜逆流接觸,在氣液接觸過程中脫除氨氮。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脫除廢水中氨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混凝沉淀
通過混凝沉淀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出水濁度控制在20NTU以下;
2)調節廢水溫度、pH值
混凝沉淀后的出水調節溫度和pH值,溫度控制在30~35℃,pH控制在10~11;
3)物料均布
調節溫度和pH值后的廢水經過布置在旋轉布水管上的霧化噴頭向緩沖腔布水,噴頭孔徑2~4mm,流量系數12.3~19.5,霧化后的廢水均勻分布在液膜分散器的隔板上,通過錐形物料斗沿液膜分散器上端的螺紋勻水槽進行二次分配;
4)液膜厚度控制
二次布料后的廢水沿毛細氣囊下降,在列管內壁形成液膜,毛細氣囊的相對壓強控制在5~10kPa,液膜厚度控制在0.3~0.4mm;
5)風量調整
空氣從進風口通入筒體內,調節風量,氣水比控制在8~12:1;
6)氨氮脫除
空氣在液膜分散器列管內與液膜逆流接觸脫除氨氮,脫除氨氮后的廢水由集液斗收集后從出液口流出。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脫除廢水中氨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和4)包括如下具體步驟:
①通過霧化噴頭(6)向緩沖腔(7)布水,霧化廢水的體積中位數直徑VMD為3400-4300um;
②霧化廢水經緩沖腔(7)緩沖后,在重力和表面張力作用下被均勻分布在隔板平面上的各錐形物料斗(8)捕獲;
③各錐形物料斗(8)捕獲的廢水沿錐形物料斗(8)內壁下降,進入螺紋勻水槽(13);
④在表面張力作用下,螺紋勻水槽(13)對廢水進行二次分配,使廢水沿液膜分散器(9)各列管內壁的圓周完全均布;
⑤在表面張力和毛細氣囊的共同作用下,螺紋勻水槽(13)內的廢水沿液膜分散器(9)列管內壁均勻下降,形成液膜,厚度控制在0.3-0.4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汪亮亮;汪洋,未經汪亮亮;汪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19020.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