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磁和磁流變液混合型減振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12654.1 | 申請日: | 2011-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884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楊富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F9/53 | 分類號: | F16F9/53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張勇 |
| 地址: | 25006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磁 流變 混合 減振器 | ||
1.一種電磁和磁流變液混合型減振器,它包括連接在一起的上殼體(22)和下殼體(3),所述兩殼體連接處設有中間連接板(17),活塞桿(12)穿入所述兩殼體內并穿過中間連接板(17)與活塞體(10)連接;其特征是,
所述上殼體(22)內部以及與活塞體(10)內分別設有電磁裝置,所述兩電磁裝置均與控制單元(30)連接,控制單元(30)與傳感器信號端(31)連接;
活塞體(10)下部的下殼體(3)內設有移動活塞(6),活塞體(10)的活塞外殼(9)與中間連接板(17)間以及與移動活塞(6)間設有磁流變液腔(14),兩磁流變液腔(14)通過活塞體(10)的連通結構連通;
移動活塞(6)與下殼體(3)之間是氮氣腔(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和磁流變液混合型減振器,其特征是,所述上殼體(22)內的電磁裝置包括:螺母(21),所述活塞桿(12)上半段為絲杠,螺母(21)與活塞桿(12)上半段構成滾珠絲杠結構,活塞桿(12)上下運動時,帶動螺母(21)旋轉,螺母(21)外部裝有磁極交替對稱布置的永磁體,作為電磁控制的轉子;上殼體(22)內部裝有與永磁體數目相同的線圈II(23)及其鐵芯,作為電磁控制的定子,線圈II(23)與控制單元(30)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和磁流變液混合型減振器,其特征是,所述活塞桿(12)通過螺紋與活塞體(10)連接,活塞桿(12)頂端裝有連接環(29);在活塞桿(12)內部設有走線孔。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磁和磁流變液混合型減振器,其特征是,所述活塞活塞體(10)內的電磁裝置為線圈I(7),它安裝在活塞體(10)上,線圈I(7)外部是絕緣殼(8),絕緣殼(8)外部是活塞外殼(9);線圈I(7)由銅導線繞活塞體(10)組成,線圈I(7)的一頭通過活塞桿(12)中的走線孔連接控制單元電流輸出的正極(30),另一頭焊接到活塞體(10)上,通過活塞桿(12)連接到控制單元電流輸出的負極。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磁和磁流變液混合型減振器,其特征是,所述連通結構為活塞體(10)上沿活塞桿移動方向設置的若干阻尼孔(11)。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和磁流變液混合型減振器,其特征是,所述中間連接板(17)和活塞桿(12)均為非導磁材料,活塞體(10)及活塞外殼(9)為軟磁材料。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磁和磁流變液混合型減振器,其特征是,所述中間連接板(17)下部設有緩沖橡膠(13)或彈簧;中間連接板(17)與活塞桿(12)間還設有密封圈II(15);在中間連接板(17)上部與上殼體(22)間還設有與活塞桿(12)配合的軸承I(19)和推力軸承I(20),中間連接板(17)與下殼體(3)間設有O型圈(16)。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磁和磁流變液混合型減振器,其特征是,所述上殼體(22)頂部設有端蓋(28),端蓋(28)下部是隔板(24),隔板(24)與上殼體(22)連接;線圈II(23)置于隔板(24)與上殼體(22)間;端蓋(28)與活塞桿(12)間設有絲杠密封圈(27);隔板(24)上設有軸承II(25)和推力軸承II(26)與活塞桿(12)配合。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和磁流變液混合型減振器,其特征是,所述下殼體(3)底部密封安裝有單向閥(2),單向閥(2)通過密封螺釘(1)與下殼體(3)固連。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和磁流變液混合型減振器,其特征是,所述移動活塞(6)上設有密封圈I(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大學,未經山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1265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