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流化床低溫干餾系統和低階煤的低溫干餾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11900.1 | 申請日: | 2011-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602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偉東;趙建濤;徐亦豐;張靜;劉曉生;張學權;劉蕾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煤能源黑龍江煤化工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0B53/04 | 分類號: | C10B53/04;C10B49/10;C10B57/10;C10B57/14;C10J3/82;C10J3/60;C10K1/00;C10K1/02;C10K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長明 |
| 地址: | 154854 黑***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流化床 低溫 干餾 系統 低階 方法 | ||
1.一種低溫干餾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部擴大段(31);分別位于所述下部擴大段(31)上部和下部的進煤口(30)和固體顆粒返料口(35);
通過縮口段(32)與所述下部擴大段(31)的上端口相連接的上部直管段(33),所述上部直管段(33)頂部設置有干餾氣體出口(34);
通過氣體分布板(29)與所述下部擴大段(31)的下端口相連接的布氣室(28);
設置于所述布氣室(28)側面的熱氣體進口(27);
位于所述氣體分布板(29)的中部并穿過所述布氣室(28)外壁的半焦排料口(3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溫干餾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擴大段(31)與所述上部直管段(33)的管徑比為(1.2~3)∶1,所述下部擴大段(31)與所述上部直管段(33)的長度比為1∶(5~2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溫干餾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縮口段(32)與水平面的夾角45~7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溫干餾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分布板(29)為多孔板,孔徑為2~10mm,開孔率為1~5%。
5.一種流化床低溫干餾系統,其特征在于,由干燥預熱器、低溫干餾反應器、氣化爐和干餾氣后處理系統組成,以氣化爐產生熱煤氣和循環冷煤氣的混合氣體作為干餾反應的熱載體和流化氣體,所述低溫干餾反應器包括:
下部擴大段(31);分別位于所述下部擴大段(31)上部和下部的進煤口(30)和固體顆粒返料口(35);
通過縮口段(32)與所述下部擴大段(31)的上端口相連接的上部直管段(33),所述上部直管段(33)頂部設置有干餾氣體出口(34);
通過氣體分布板(29)與所述下部擴大段(31)的下端口相連接的布氣室(28);
設置于所述布氣室(28)側面的熱氣體進口(27);
位于所述氣體分布板(29)的中部并穿過所述布氣室(28)外壁的半焦排料口(36)。
6.一種低階煤的低溫干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氣化爐產生熱煤氣和循環冷煤氣的混合氣體作為干餾反應的熱載體和流化氣體,將低階煤干燥預熱后在兩段式低溫干餾反應器中進行干餾反應生成夾帶煤粉的干餾氣;
將所述夾帶煤粉的干餾氣上升至低溫干餾反應器上部后依次進入一級旋風分離器和二級旋風分離器進行除塵。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低溫干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餾反應的溫度為450~600℃,所述兩段式低溫干餾反應器的氣速為2~10m/s。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低溫干餾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將干餾反應生成的半焦作為氣化原料進入流化床氣化爐中得到熱煤氣,控制氣化溫度為900~1100℃;
將所述熱煤氣與循環冷煤氣混合得到混合氣體,控制溫度為700~900℃。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低溫干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低階煤干燥預熱具體為:
以熱煙氣為干燥介質,將低階煤送入干燥預熱器(4)中對煤進行干燥和預熱,控制氣速為0.2~1m/s,控制溫度為150~250℃。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低溫干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溫干餾反應器包括:
下部擴大段(31);分別位于所述下部擴大段(31)上部和下部的進煤口(30)和固體顆粒返料口(35);
通過縮口段(32)與所述下部擴大段(31)的上端口相連接的上部直管段(33),所述上部直管段(33)頂部設置有干餾氣體出口(34);
通過氣體分布板(29)與所述下部擴大段(31)的下端口相連接的布氣室(28);
設置于所述布氣室(28)側面的熱氣體進口(27);
位于所述氣體分布板(29)的中部并穿過所述布氣室(28)外壁的半焦排料口(3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煤能源黑龍江煤化工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未經中煤能源黑龍江煤化工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1190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