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改善頜骨承載方式的口腔種植方法及螺套型種植體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411547.7 | 申請日: | 2011-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519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樊瑜波;韓景蕓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C8/00 | 分類號: | A61C8/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善 頜骨 承載 方式 口腔 種植 方法 螺套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改善頜骨承載方式的口腔種植方法,以及一種螺套型口腔種植體,屬于骨內種植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是人口大國,但關于口腔衛(wèi)生知識的認識缺乏,對口腔保健的意識不強,目前我國已成為口腔疾病的高發(fā)區(qū)。據2006年完成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中、老年人牙齒缺失嚴重,中年人人均牙齒缺失2~6顆,老年人人均牙齒缺失11顆,而61.8%的老年人是無牙頜。目前,在口腔臨床常見的缺失牙修復方法有三種:活動假牙、固定假牙和種植牙。活動假牙利用固位機構附著在缺牙處相鄰的牙齒上,具有自由摘戴、方便清潔的特點;但固位性和美觀性差、影響咀嚼、有異物感,易造成發(fā)音障礙。固定假牙以鄰牙為基牙,借助粘接劑將假牙固定其上,患者不用自行取戴,具有體積小、舒適、美觀、無異物感等特點;但修復過程需修磨鄰牙,會犧牲正常組織健康,且假牙底部不易清潔。
20世紀60年代,瑞典諾貝爾實驗室的骨科專家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提出了骨整合理論,同時成功研發(fā)了應用于臨床的現代口腔種植系統(tǒng),并于1965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口腔種植手術,至此以后,這種仿生性假牙在臨床得到迅速的發(fā)展和應用。同時伴隨著臨床應用的迅速發(fā)展,現代口腔種植的內涵大大豐富和成熟起來,形成了一整套關于現代口腔種植的基礎理論、組織病理、外科、種植修復的科學與實踐體系,成為口腔科學本世紀發(fā)展最快的一支專業(yè)。種植體作為義齒的支持裝置,在臨床上常將其劃分為四種類型:骨內種植、骨膜下種植、根管內種植、穿骨種植。目前,應用最多最廣的是骨內種植體,Branemark、ITI、IMZ、BLB等均為國內外種植體的知名品牌。雖然目前種植體的品牌眾多,但其結構和臨床操作過程基本相似:種植體具有一個帶外螺紋的圓柱狀或圓錐狀的基體,基體一般由金屬或生物陶瓷制成,臨床醫(yī)生在患者的缺失牙的頜骨區(qū)域用鉆頭制備一個尺寸與種植體外形形似的孔洞,然后將種植體植入洞中,以模擬自體牙根的作用,最后在基體上放置基臺和假牙,最終完成口腔缺失牙的修復。這種以種植方式制作的假牙具有傳統(tǒng)假牙不可比擬的修復效果,被譽為人類的第三副牙齒。
目前口腔種植雖然已經成為醫(yī)患易于接受的一種修復形式,并在臨床得到廣泛的推廣,但是就種植體本身而言還存在諸多問題,影響臨床療效和成功率。眾所周知,口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環(huán)境,其中種植體在頜骨內種植后,會承受強度不一、頻率不等的咀嚼力。經典種植理論提出,種植體植入后需要經歷一段無負載愈合期(3~6個月),才能裝置修復體,而近年種植領域專家提出早期載荷甚至是即刻載荷的概念,并在臨床取得較為認可的成功率。但是現有的種植體,由于一體化結構的局限,在承受載荷時會在靠近牙槽骨嵴頂的區(qū)域形成高應力區(qū),特別有文獻證明,種植體周圍骨的應力大小會隨著骨整合度的提高而大幅度地降低。而在種植愈合的早期,種植體周圍骨正在經歷骨重建過程,種植體與骨組織之間的整合還沒有發(fā)生或者整合度很低,界面的強度很差,因此在早期承受功能載荷的時候,現有的種植體就會在牙槽嵴頂形成應力集中,形成過載,造成骨吸收;同時由于種植體與骨之間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的整合,因此種植體的穩(wěn)定性很差,在承受較大強度的咀嚼力時,會引發(fā)種植體的微動,而種植體在界面的微動會直接影響骨的愈合;此外,現有的種植體在臨床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對周圍骨組織造成嚴重傷害,引發(fā)諸多并發(fā)癥,而且會大大增加二次修復的難度。基于以上的陳述,可以看出,現有的種植體不但存在影響美觀度和功能恢復的實際問題,而會直接導致臨床種植體的松動和脫落。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種植體在承受咀嚼力時,造成牙槽骨嵴頂應力集中的現象,同時也為了提高種植體在愈合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和種植體損壞后的可替換性,本文發(fā)明了一種口腔種植承載后可有效改善頜骨骨內應力分布的口腔種植方法以及一種螺套型的種植體。本發(fā)明優(yōu)化了種植體的結構組成,與現有產品的設計理念完全不同,能夠保證種植體的初期穩(wěn)定性和優(yōu)良的可替換性,最主要的是能夠明顯降低種植體周圍牙槽骨嵴頂的應力集中現象,使承受的咀嚼載荷能夠更均勻得到分散,從而能夠有效減少因應力集中而造成的骨吸收,能夠有效保證周圍骨組織的正常重建和整合,達到提高中遠期種植成功率和提高種植修復美觀度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1154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