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用于防治蘇門白酒草的小孢莖點霉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09555.8 | 申請日: | 2011-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827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21 |
| 發明(設計)人: | 劉佳;譚萬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A01P13/02;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弘旭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紅 |
| 地址: | 400716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防治 白酒 小孢莖點霉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雜草的生物控制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用對農業雜草有很強致病作用和控制效果的病原微生物作為環境友好型生物除草劑,具體是一株用于防治蘇門白酒草的小孢莖點霉。
背景技術
蘇門白酒草原產于南美洲,19世紀中期引入中國,近年來蘇門白酒草生長迅速,繁殖速度快,產生大量的種子,分布廣泛(特別是長江沿岸地區),在它們生長的周圍,幾乎看不到本地植物生長,特別是“破土”的地方,由于原有的植被受到破壞,這種植物乘虛而入,搶先生長,形成生長優勢,不僅造成大田糧食作物大量減產,影響經濟結構和社會穩定,而且由于其大量生長在長江流域一帶,很容易引發生態安全,造成嚴重的后果,是典型的惡草,現階段國內對蘇門白酒草的研究較少,主要集中于對其形態特征、發生特點與危害等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及防除對策等方面,而國外對蘇門白酒草的研究多集中于黃菊屬植物的系統進化、?生殖繁育特征和光合生理特性及遺傳學等方面。我國防除蘇門白酒草的措施主要是人工拔除和使用草甘膦等化學除草劑,人工除草費工費時且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而過多地使用化學除草劑會造成環境污染和殘留問題?(婁遠來等,2002)。
蘇門白酒草在我國的發生區域仍然在不斷擴大,危害和造成的經濟損失越來越嚴重。因此,尋求對這種惡性雜草有強致病性和生防控制作用的病原微生物,由此進一步研制無殘留、不污染環境的生物除草劑,將不僅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蘇門白酒草的為害,以避免由此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而且具有重要的商業開發應用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用于防治蘇門白酒草的小孢莖點霉,該真菌菌株對蘇門白酒草有很強的致病作用和控制效果。根據形態學特征和基于“內轉錄間隔區”基因(ITS)的分子生物技術將其鑒定為小孢莖點霉(Phoma?microspora),通過生物學特性試驗測定確定了它生長產孢和侵染致病的最適條件,并對其構建了系統親緣性進化樹,研究發現其通過產生毒素使雜草植株發病死亡的致病機理,分析了病菌及其毒素的寄主專化性。
1.小孢莖點霉SMBC22菌株分離純化和篩選:在重慶不同季節多次采集蘇門白酒草自然發病植株,采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DA),經室內組織培養和純化得到不同類型的真菌,用柯赫氏證病方法確定其中的致病菌,最后經過致病性試驗比較篩選獲得這種對蘇門白酒草具有很強致病作用的殺草病原真菌(SMBC022菌株)。
2.SMBC022致病菌株的形態特征(圖1)鑒定:將分離得到的強致病性病原菌smbc022接種到PDA平板上培養,長成的菌落呈圓形或近圓形,邊緣整齊,輪紋狀生長,后期同心輪紋隆起較明顯。表面菌絲白色,菌落較薄,氣生菌絲不發達,絨狀,3天內菌落基部為白色,3天后部分逐漸轉變成黑褐色,最終基部形成黑灰相間的綸紋狀。菌落適宜生長溫度為15-30℃,最適生長溫度為28℃。菌絲無色,分枝,具隔,寬3.1-4.6μm,菌落在PDA培養基上光暗12h/12h下培養12d左右產孢。分生孢子器黑色,散生、埋生或半埋生于培養基中,球型或近球形,直徑72~140μm,頂端有孔,產孢方式為瓶梗式。分生孢子橢圓形或卵形,無色,單胞,部分細胞中部有溢縮,大小為(4.5~5.8)μm×(1.6~2.1)μm,有1-2個油球。根據Sutton(1980)和?Boerema?et?al.(2004)的分類系統,參考相關的資料將該病原菌初步鑒定為小孢莖點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大學,未經西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0955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人miR-515-5p反義核酸及其應用
- 下一篇:黑玉米酒及生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