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諧振頻率的調整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09468.2 | 申請日: | 2011-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66634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1 |
| 發明(設計)人: | 許建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3L7/099 | 分類號: | H03L7/099;H03H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4281 | 代理人: | 薛祥輝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感 電容 并聯 諧振腔 諧振 頻率 調整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諧振頻率的調整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電感和電容是常見的無源器件,其獨特的電特性使之在各種電路中獲得廣泛應用。電感與電容并聯而成的支路,通常稱為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LC-tank),LC-tank被廣泛應用于射頻收發機芯片設計中,是很多射頻電路的核心部分,比如電感電容壓控振蕩器(LC-VCO)、低噪聲放大器(LNA)、功率放大器(PA)、射頻緩沖器(RF-Buffer)等。
LC-tank在正常工作時,如果輸入信號的頻率為f0,而LC-tank的諧振頻率偏離了f0,那么LC-tank則偏離了最佳狀態,以射頻收發機的射頻前端為例,只有在發射和接收模式下,所有使用了LC-tank的模塊,其LC-tank的諧振頻率總是與該模塊的輸入信號頻率對準,收發機中的每個模塊才是工作在最佳狀態,收發機才能達到最佳的功耗、增益、靈敏度等性能指標。因此,如何使得LC-tank的諧振頻率與輸入信號的頻率對準或近似對準是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現有技術中為了避免去解決LC-tank的諧振頻率與輸入信號的頻率對準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替代方式:方式一,通過選擇低Q值電感,增大LC-tank的帶寬;方式二,通過使用多個相同電路去共同覆蓋整個輸入頻率范圍。雖然上述兩種方式能夠使得在整個輸入頻率范圍內,電路的增益變化不超過3dB,但是,方式一選擇低Q值電感,將會導致LC-tank的諧振阻抗降低,增加電路的功耗;方式二導致電路的規模和芯片面積大大增加,而且同一時刻只有一個電路工作,其他電路空閑,造成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更加完善的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諧振頻率的調整方法及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諧振頻率的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對電感電容壓控振蕩器的第一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的諧振頻率進行校準;
獲取所述第一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在當前諧振頻率下的頻率控制參數;
根據所述頻率控制參數將電路模塊的第二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的諧振頻率調整至與其輸入信號頻率的差距在預設值之內,所述第二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與所述第一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具有相同控制規則。
根據所述頻率控制參數將所述第二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的諧振頻率調整至與其輸入信號頻率的差距在預設值之內具體為:根據所述頻率控制參數和預設變量將所述第二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的諧振頻率調整至與其輸入信號頻率的差距在預設值之內。
所述頻率控制參數為所述第一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的開關電容陣列的開關電容控制字的值。
所述第二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的開關電容陣列與所述第一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的開關電容陣列具有相同的頻率調諧范圍、編碼方式和控制位的位數;或者所述第二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的開關電容陣列為按照預設比例對所述第一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的開關電容陣列進行縮放得到。
所述第二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的開關電容陣列與所述第一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的開關電容陣列的固定電容與可變電容的比值相同,以及編碼方式和控制位的位數相同。
所述電路模塊為科爾皮茲振蕩器、低噪聲放大器、混頻器、驅動放大器、緩沖器、功率放大器中的一種或多種。
一種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諧振頻率的調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的電感電容壓控振蕩器、具有第二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的電路模塊,以及頻率校準模塊,所述第一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與所述第二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具有相同控制規則,其中,
所述頻率校準模塊用于對所述第一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的諧振頻率進行校準,并輸出所述第一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在當前諧振頻率下的頻率控制參數;
所述電路模塊用于根據所述頻率控制參數將所述第二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的諧振頻率調整至與輸入信號頻率的差距在預設值之內。
所述電路模塊具體用于根據所述頻率控制參數和預設變量將所述第二電感電容并聯諧振腔的諧振頻率校準至與輸入信號頻率的差距在預設值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國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0946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非線性云編輯系統
- 下一篇:振蕩器加速起振的方法、加速起振單元及振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