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數據的交織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09046.5 | 申請日: | 2007-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129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余榮道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00 | 分類號: | H04L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數據 交織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數據的交織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HSDPA(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高速下行分組接入)作為一種增強的下行無線傳輸技術在2002年被引入到3GPP(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項目)第5版(Release?5,簡稱“R5”)中并在3GPP第6版(Release?6,簡稱“R6”)中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由于采用了基于自適應調制編碼的鏈路自適應技術、基于物理層重傳和軟合并的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快速多用戶分組調度、2ms短幀等關鍵技術,具有頻譜效率高、下行傳輸速率大、傳輸時延小等明顯的優勢,從而可以對分組數據業務提供有效地支持。
E-DCH(Enhanced?Dedicated?Transport?Channel,增強上行專用信道)又稱為HSUPA(High?Speed?Uplink?Packet?Access,高速上行分組接入),是3GPP繼在Release?5中引入HSDPA之后在Release?6中引入的又一種增強的無線傳輸技術,由于采用了基于Node?B(節點B)的上行快速分組調度、快速HARQ以及2ms短幀等關鍵技術,E-DCH具有頻譜效率高、上行傳輸速率快、傳輸時延小等明顯的優勢,從而更有效地支持實時游戲業務、文件上傳、寬帶多媒體業務等分組數據業務應用。
目前,在HS-DSCH(High?Speed?Downlink?Shared?Channel,高速下行共享信道)的編碼復用過程中,HS-DSCH的2ms?TTI(Transmission?Time?Interval,傳輸時間間隔)最多承載1個數據快,輸入編碼復用鏈的每個HS-DSCH數據塊經過編碼復用后映射到一個3個時隙的HS-DSCH子幀。HS-DSCH的編碼復用過程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步驟:傳輸塊增加循環冗余校驗信息、比特加擾、編碼塊的分割、信道編碼、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物理信道分割、交織、16QAM(Quadrature?Amplitured?Modulation,正交幅度調制)星座重組、物理信道映射。
在HS-DSCH的編碼復用過程中進行交織時,各物理信道的交織過程獨立。輸入到塊交織器的比特序列(即數據)為up,1,up,2,up,3,...,up,U,其中p為物理信道(PhCH,Physical?Channel)數,若HS-DSCH的編碼復用過程采用的調制方式為16QAM調制,則U=1920,采用兩個相同尺寸的交織器,目前為R2×C2=32×30,即行數R2=32,列數C2=30的交織器。物理信道分割模塊輸出的比特序列在交織器之間兩兩分割,比特up,k和up,k+1發送到第一交織器,比特up,k+2和up,k+3發送到第二交織器,兩個交織器的輸出比特序列再根據分配的順序兩兩結合,具體為,比特vp,k和vp,k+1從第一交織器輸出,而比特vp,k+2和vp,k+3從第二交織器輸出,此處k?mod?4=1,即k除以4余數為1,k為正整數,以后的比特序列以此類推。
可見,在采用16QAM調制方式時,采用兩個相同尺寸(R2×C2=32×30)的交織器,從第一交織器輸出的比特vp,k和vp,k+1因經過第一交織器的交織而具有交織增益,從第二交織器輸出的比特vp,k+2和vp,k+3因經過第二交織器的交織而具有交織增益。但是因為兩個交織器按照相同的規律進行交織,因此vp,k+2與vp,k之間沒有交織增益,vp,k+3與vp,k+1之間沒有交織增益,即,經過交織之后,up,k和up,k+2的距離并沒有變化。類似的問題在E-DCH中的交織操作中也存在。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數據的交織方法和裝置,用以提高交織過程的交織性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0904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