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混合釜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08459.1 | 申請日: | 2011-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007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2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國娟;張杰;李傳清;梁愛民;徐林;于國柱;譚金枚;李巍;劉美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1F7/18 | 分類號: | B01F7/18;C08F136/08;C08F4/54;C08F4/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吳大建;劉華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合 | ||
1.一種混合釜,包括:
沿縱向設置在混合釜內的可旋轉的中心軸;
安裝在所述中心軸上的至少兩個徑流式攪拌槳;和
位于相鄰兩個徑流式攪拌槳之間的環狀盤,其中所述中心軸從所述環狀盤中穿過,并且所述環狀盤在其外周部分處連接到混合釜的內壁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狀盤的外徑與混合釜的內徑相匹配,并且在外周部分上的至少兩個圓周對稱的連接部位處連接到混合釜的內壁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位為2-8個,優選為3-6個,更優選為4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狀盤在兩個連接部位之間設有徑向向內的凹槽。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部曲線關于穿過連接所述兩個連接部位的連線的中點的半徑軸線對稱。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面積為所述環狀盤在所述兩個連接部位之間的扇形區域的面積的1/4到1/2,優選為1/3。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釜包括至少兩個環狀盤,其中一個環狀盤中的凹槽相對于其它環狀盤中的對應凹槽在周向上彼此錯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釜,其特征在于,設置在所述混合釜的下部區域中相鄰兩個攪拌槳之間的環狀盤的數量少于設置在所述混合釜的上部區域中相鄰兩個攪拌槳之間的環狀盤的數量。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狀盤的內徑為所述攪拌槳直徑的1-1.5倍。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狀盤位于相鄰兩個徑流式攪拌槳之間的軸向中點位置。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釜,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攪拌槳之間的間距為所述攪拌槳的直徑的0.5-2倍。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釜,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徑流式攪拌槳之間的間距沿縱向自下而上地逐漸增大。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釜的下部設有待混合物料的進口,在所述混合釜的上部設有待混合物料的出口。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釜用于在制備稀土異戊橡膠中對聚合反應物料進行預混。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釜在下部設有兩個物料進口,其中一個用于引入聚合反應物料中的異戊二烯單體,另一個用于引入聚合反應物料中的催化劑和溶劑,并且所述混合釜在上部設有出口,用于排出混合后的物料。
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釜的高徑比為1-4,優選為2-3。
1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徑流式攪拌槳的數量為所述混合釜的高徑比的1-3倍,優選為1.5-2倍。
1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槳的直徑為所述混合釜的直徑的1/4-2/3,優選為1/3-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0845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含鈉介孔材料處理方法
- 下一篇:納米氮化鎵發光二極管的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