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空心硅芯的拉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08282.5 | 申請日: | 2011-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592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劉朝軒;王晨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洛陽金諾機械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33/021 | 分類號: | C01B33/02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71009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空心 拉制 方法 | ||
1.一種空心硅芯的拉制方法,包括用于融化晶體(11)的坩堝(10)和加熱套(4);用于拉制管狀硅芯(3)的導模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用于融化晶體(11)的坩堝(10)和加熱套(4),在坩堝(10)的外部間隔設有加熱套(4),坩堝(10)的下部設有支撐體(12),模板(8)設置在坩堝(10)內,所述模板(8)的模板上面(13)設有環形槽(6),環形槽(6)內設有貫通模板(8)下部的液體晶體通路(7);對應模板上面(13)環形槽(6)的籽晶夾頭上設有管狀籽晶(1);
所述拉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坩堝放料:
把干凈的晶體(11)料放入坩堝(10),所述晶體(11)的高度不得超出模板(8)的模板上面(13),將晶體料平整壓實,然后將模板(8)放置在坩堝(10)內,所述模板(8)的外緣面或上部面與定位機構(5)連接,所述模板(8)與定位機構(5)隨動;坩堝(10)的支撐體(12)使所述坩堝獨立且不與加熱套(4)接觸;
B、加熱坩堝融化晶體料:
開啟加熱套(4)對坩堝(10)進行加熱至坩堝(10)內的晶體(11)料融化,所述的晶體(11)料融化為液體;
C、拉制管狀硅芯:
仔晶夾頭帶著管狀籽晶(1)下降,管狀籽晶(1)的籽晶下端(2)插入相匹配模板(8)的環形槽(6)中并插入環形槽(6)內熔化的晶體料液體中,然后提升管狀籽晶(1),坩堝(10)內熔化的晶體(11)料液會跟隨管狀籽晶(1)上升,脫離了模板(8)的環形槽(6)晶體(11)結晶形成管狀硅芯(3);
D、出成品:
通過上述步驟晶體料液體便形成了一個新的管狀硅芯(3)體,所述管狀籽晶(1)在仔晶夾頭夾帶下緩慢上升,便可形成所需長度的成品管狀硅芯(3);
E、重復上述步驟便可實現多次晶體拉制過程的管狀硅芯(3)拉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硅芯的拉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坩堝(10)與加熱套(4)之間的間距為3~10公分。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硅芯的拉制方法,其特征是:在籽晶夾頭或管狀籽晶(1)上設有間隙或通孔,由所述間隙或通孔形成提拉過程中的進氣通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硅芯的拉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模板(8)內設有環繞模板(8)的冷卻介質通道或所述模板(8)為鎢、鉬、石墨中任一熔點高于晶體(11)熔點的材質制作。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硅芯的拉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模板(8)的外緣為圓形或多角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硅芯的拉制方法,其特征是:在模板(8)的模板上面(13)設置的環形槽(6)相對的模板下面上設有環形通路(9),所述環形通路(9)與環形槽(6)之間打有多個孔,由所述孔形成液體晶體通路(7)。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心硅芯的拉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環形通路(9)與環形槽(6)之間的多個孔另一替換結構為環形通路(9)與環形槽(6)貫通,在環形槽(6)下部的環形通路(9)上設有至少兩個連接環形通路(9)外部壁和內部壁的連接點。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心硅芯的拉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模板(8)的模板上面(13)設置的環形槽(6)為至少一個。
9.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心硅芯的拉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模板(8)的模板上面(13)設置的環形槽(6)為圓形或多角形。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硅芯的拉制方法,其特征是:模板(8)的外緣面或上部面與定位機構(5)連接,所述定位機構(5)與加熱套(4)連接,加熱套(4)為具有上移或下移的動態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洛陽金諾機械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洛陽金諾機械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08282.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