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超快冷工藝下薄規格管線鋼冷卻均勻性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08076.4 | 申請日: | 2011-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011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25 |
| 發明(設計)人: | 田鵬;馬長文;王國棟;田勇;田士平;董占斌;王普;王新;閆智平;丁志勇;白學軍;張躍飛;李群;王志勇;張國棟;陳小林;李鑫磊;諶鐵強;李景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秦皇島首秦金屬材料有限公司;首鋼總公司;東北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1B45/02 | 分類號: | B21B45/02;B21B37/7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誼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劉月娥 |
| 地址: | 066326 ***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超快冷 工藝 規格 管線 冷卻 均勻 控制 方法 | ||
1.一種超快冷工藝下薄規格管線鋼冷卻均勻性控制方法,在超快冷設備上實施,其特征在于,工藝步驟如下:
(1)軋后鋼板水冷前,將超快冷上集管提升至(300mm-350mm)+h,h為鋼板厚度;使軋后鋼板的整體不平度控制在50mm/m-250mm/m以內;冷卻溫降在200度-250度,需要開啟8組超快冷集管,其中,包括7組三聯噴嘴和第3組縫隙噴嘴;
(2)將超快速冷卻段劃分為兩個區域,設定集管的沿軋件縱向的配置方式和集管參數;為了保證鋼板冷卻過程中的上表面殘余殘水能夠及時清除掉,提高換熱效率;將9組集管中的第4組,8組和9組集管的噴射方向進行反向噴射,來做到分區水冷,實現集管前4組后5組的分組布置,同時將第4組,8組,9組反向集管的水量增加確保噴射到鋼板上表面的水有序流動;將第4組和第5組集管之間的第2組中噴開啟,最后2組側噴開啟,保證在高冷卻速率條件下均勻冷卻;
(3)當鋼板頭部到達第一組集管時,輥道加速度啟動,當鋼板尾部離開最后一組集管時,輥道加速度停止,整個過程的加速度恒定,設定在0.001-0.006之間;
(4)將鋼板頭尾遮蔽的參數根據鋼板的特點劃分為5層,其中第1位對應碳含量的層別;第2位對應Mo含量的層別;第3位對應厚度的層別;第4位對應長度的層別;第5位對應終冷溫度的層別。根據鋼板的PDI數據能夠自動調用相應的頭尾遮蔽參數。
以軋機中心線為0點,超快冷第一組集管距離軋機的位置是52.6米,當鋼板頭部到達距離第一組開啟的超快冷集管2m-4m之間位置時,輥道速度開始加速,加速后勻速,當鋼板尾部到達相應位置時再次加速;
根據鋼板的長度不同,所對應的頭尾遮蔽層別不同,其頭尾遮蔽參數不同,鋼板距離軋機中心線的位置與輥道速度補償值形成一一對應的關系,輥道速度補償值控制在0.1m/s-0.5m/s之間。補償距離控制在2m-10m之間;根據鋼板頭部距離軋機中心線位置不同,在原輥道速度基礎上增加了輥道速度補償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快冷設備由9組數量相等的上下集管組成,上下集管對稱分布,長度方向上第1組和第3組是縫隙噴嘴,其他7組是三聯噴嘴,縫隙噴嘴的冷卻強度是三聯噴嘴的1.5-2倍;每組集管0.8米,總冷卻長度7.2米;上集管與提升機構連接,用于升降適應不同鋼板厚度;高壓斜噴式的上下集管與垂直方向的角度成30度,向鋼板表面噴射噴射對此的高壓高密度水流;同時超快冷出口分別安裝2組側噴,超快冷長度方向上內部安裝3組中噴,用于清除鋼板上表面殘余的冷卻水,保證上表面冷卻水有序流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秦皇島首秦金屬材料有限公司;首鋼總公司;東北大學,未經秦皇島首秦金屬材料有限公司;首鋼總公司;東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08076.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