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止IO上電過程中產生大電流的電平轉換器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08040.6 | 申請日: | 2011-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666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云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華虹NEC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3K19/0175 | 分類號: | H03K19/017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戴廣志 | 
| 地址: | 201206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止 io 過程 產生 電流 電平 轉換器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半導體集成電路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止IO上電過程中產生大電流的電平轉換器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平轉換器,電路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N型場效應管N1、N2,P型場效應管P1、P2、P3,第一緩沖器和反相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信號發生器的輸出端。N型場效應管N1的柵極與第一緩沖器的輸出端連接,源極及其襯底接地。N型場效應管N2的柵極與反相器的輸出端連接,源極及其襯底接地,漏極分別與P型場效應管P2的漏極和P型場效應管P3的柵極連接。N型場效應管N1的漏極、P型場效應管P2的柵極和P型場效應管P3的漏極分別與第二緩沖器的輸入端連接,P型場效應管P2、P3的源極及其襯底分別連接IO電源。P型場效應管P1的柵極與第二緩沖器的輸出端連接,源極及其襯底連接IO電源,漏極輸出電壓轉換后的交流信號。如圖1所示,VDDIO、VDD分別為輸入輸出電源(簡稱IO電源)和內核電源(簡稱core電源),其中IO電源為高壓器件供電,core電源為低壓器件供電。
如圖1所示,輸入信號DOUT為低電壓信號。當DOUT=VDD時,N1打開,N2關閉,N1、N2的漏極電壓分別為0和VDDIO。P1管打開,PAD電位為VDDIO,實現了低電位信號到高電位信號的轉換。如果VDDIO比VDD先上電,P1管的柵極處于未知電平,有可能浮空在0電位,P1管就會打開,由于P1管是驅動管,尺寸通常都很大,會有大電流流到PAD。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止IO上電過程中產生大電流的電平轉換器結構,可以實現高低電平之間的轉換,并可抑制上電過程中大電流的產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防止IO上電過程中產生大電流的電平轉換器結構,包括電平轉換模塊和電流抑制模塊;所述電平轉換模塊包括第一N型場效應管、第二N型場效應管、P型場效應管、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和第三反相器,第三反相器連接信號輸入端;所述電流抑制模塊包括第一耦合電容和第二耦合電容;
其中,所述第一N型場效應管的柵極連接信號輸入端,源極及其襯底接地;
所述第二N型場效應管的柵極連接第三反相器的輸出端,源極及其襯底接地;
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輸入端和第二反相器的輸出端均與第一N型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
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輸出端和第二反相器的輸入端均與第二N型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同時都與P型場效應管的柵極連接;
所述P型場效應管的源極及其襯底連接輸入輸出電源,漏極用于輸出;
所述第一耦合電容一端接地,另一端連接第一N型場效應管的漏極,第二耦合電容一端接輸入輸出電源,另一端連接P型場效應管的柵極;
所述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由輸入輸出電源供電,第三反相器由內核電源供電。
進一步地,所述電平轉換器結構還包括由內核電源供電的第一緩沖器,所述第一緩沖器連接輸入端,其輸出端連接第一N型場效應管的柵極。
進一步地,所述電平轉換器結構還包括第二緩沖器,所述第二緩沖器的輸入端與第二N型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輸出端與P型場效應管的柵極連接。
本發明既能實現低到高電平轉換,又能有效地抑制上電過程中大電流的產生,經工藝測試IO在上電過程中可以將電流控制在規范的范圍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現有的電平轉換器的電路圖;
圖2是本發明的電平轉換器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防止IO上電過程中產生大電流的電平轉換器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電平轉換模塊和電流抑制模塊;所述電平轉換模塊包括第一N型場效應管N1、第二N型場效應管N2、P型場效應管P1、第一反相器INV1、第二反相器INV2和第三反相器,第三反相器連接輸入端;所述電流抑制模塊包括第一耦合電容C1和第二耦合電容C2。
所述第一N型場效應管N1的柵極連接輸入端,源極及其襯底接地。
所述第二N型場效應管N2的柵極連接第三反相器的輸出端,源極及其襯底接地。
所述第一反相器INV1的輸入端和第二反相器INV2的輸出端均與第一N型場效應管N1的漏極連接。
所述第一反相器INV1的輸出端和第二反相器INV2的輸入端均與第二N型場效應管N2的漏極連接,同時都與P型場效應管P1的柵極連接。
所述P型場效應管P1為上拉驅動管,其源極及其襯底連接輸入輸出電源,漏極用于輸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華虹NEC電子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華虹NEC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0804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圖形編碼數據校驗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一種電池保護電路及防爆型照明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