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RFID電子標簽數據的篡改檢測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04572.2 | 申請日: | 2011-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215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7 |
| 發明(設計)人: | 張汗靈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K7/00 | 分類號: | G06K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10082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rfid 電子標簽 數據 篡改 檢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為RFID電子標簽領域,具體涉及一種RFID電子標簽的數據保護方法,尤其是一種基于數字水印的RFID電子標簽數據的篡改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RFID技術的成熟和市場的發展,電子標簽在許多領域和行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作為一種非接觸的識別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由于電子標簽數據的重要性,特別是其中存儲的用戶隱私信息,如果用戶使用沒有安全保護的電子標簽,用戶數據就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惡意用戶讀取,從而泄露用戶的隱私信息。
目前對RFID電子標簽數據的保護,主要是通過數據交換前的身份認證和對數據進行加密存儲,解決電子標簽的安全問題。但是如果加密密鑰被非法用戶破解,那么數據的安全性就完全沒有了保障,非法用戶可以任意修改數據,復制合法用戶的電子標簽數據,進行非法活動。
本發明通過在RFID電子標簽數據中嵌入數字水印,即使加密密鑰被破解,也可以通過所嵌入的數字水印判定數據是否被篡改,實現對電子標簽數據的第二重保護。
發明內容
目前,RFID電子標簽數據的保護,主要是通過存儲標簽信息時進行加密處理,但一旦密鑰被破解,數據就失去保護。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RFID電子標簽數據的篡改檢測方法,即使密鑰被破解,也能對電子標簽數據的完整性進行檢測,判斷、定位被篡改信息,實現了電子標簽數據的第二重保護。
1、水印嵌入方法:通過混沌系統生成實數序列,經閾值函數將實數序列轉化為待嵌入的水印信息(0、1二值序列),按標簽地址順序讀取標簽信息,并進行二次剩余計算,判斷函數返回值,若其返回值與待嵌入水印信息相同,則存儲該標簽信息對應的數據塊地址,并設置為只讀權限。
2、提取水印方法:讀取地址對應的標簽信息,并保存此二進制信息經二次剩余函數計算后的二值返回值,重復以上操作,組合成已嵌入的信息。
3、篡改定位方法:再次將待驗證的信息生成二進制序列,并與步驟2提取出的嵌入信息進行比較,因每兩比特位代表一個標簽地址的信息,故由此來判斷待驗證的信息是否正確,若不同,則可定位篡改的信息。
本發明的優勢是:當標簽信息的加密密鑰被破解后,惡意篡改者修改信息再次按原地址存儲,但通過讀取只讀存儲區已存儲的地址信息,并由此地址讀取標簽信息,再恢復已嵌入信息序列,并通過與待驗證信息生成的序列對比,達到雙重保護的效果。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表1為本發明中二進制信息權重對應值
圖1為本發明中嵌入信息的生成示例圖
圖2為本發明中嵌入過程的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中檢測待保護信息和篡改定位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1、在圖1的實施例中,
1)對于電子標簽信息(二進制比特形式)通過公式∑0≤n<12n-1bn轉化為0至1之間的小數值,不同值的小數代表著不同的待保護標簽信息。
2)混沌系統是一種復雜的非線性動力系統,具有對初始條件和混沌參數高敏感性,生成的混沌序列具有非周期和隨機性的特點,因此混沌系統被廣泛運用于圖像加密。其中Logistic映射是一種經典的混沌序列生成器。
此公式可表示為xk+1=-4(xk-0.5)2+1,將步驟(1)中所生成的初值代入公式,經過數次迭代,將產生一個混沌實數序列{xk:k=0,1,2…},由于電子標簽中存儲的是二進制數據,故需要將此實數序列轉變為二進制序列。由于混沌映射所生成的混沌序列{xk:k=0,1,2…..},由于此概率密度函數不依賴初值,故具有遍歷性,由此可計算混沌軌跡的點的均值為0.5,故可以選擇為閾值函數的閾值,當混沌實數序列的值大于0.5時取0,反正取1,故由此將混沌實數序列轉化為二值量化序列yk。
3)對由步驟1)產生的不同小數值經步驟2)生成對應不同的二值量化序列yk,取其中的2比特作為子水印,再將生成的不同子水印聯接,生成待嵌入的數字水印。在數字水印信息中,每兩比位特代表不同的待保護標簽信息。
4)基于海明碼的水印校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大學,未經湖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0457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