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跳蟲繁殖輔助鑒定土壤污染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02400.1 | 申請日: | 2011-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951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13 |
| 發明(設計)人: | 喬敏;朱永官;張偲;王光鵬;張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1N33/24 | 分類號: | G01N3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 |
| 地址: | 100085***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跳蟲 繁殖 輔助 鑒定 土壤污染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壤污染監測與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輔助鑒定土壤污染的方法,更具體來說是利用跳蟲繁殖的幼蟲數量輔助鑒定土壤污染。
背景技術
土壤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要素,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各種化學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導致許多有毒有害化學品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進入到土壤生態系統,土壤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土壤是地球化學循環不可缺少的重要載體,其與水體、大氣、生物等環境要素的相互作用,又導致了污染物在各個環境載體中的交叉循環。作為人類生存不可代替的自然資源,土壤一旦被污染會對生態環境造成重大影響,同時污染的土壤又會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導致污染物質隨食物鏈傳遞進入人體,危害人體健康。
合理利用土壤是一個長期艱巨的任務,土壤污染診斷和風險評價是其中一個關鍵環節。然而,土壤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復雜,污染物的數量和種類在不斷增加,其中的交互作用形式也日益多樣化。例如近年來人們所關注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多具有“三致”效應和生物富集性,常以復合污染的形式在土壤環境中長期存在,盡管這類污染物在土壤中含量較低,但其長期的慢性毒性會對人體造成巨大的危害。傳統的化學分析成本高,且由于儀器方法的局限性僅能對部分污染物進行監測,在很多情況下因而不能全面、科學地表征污染土壤的整體質量特征。
跳蟲又名彈尾蟲,是彈尾綱動物的俗稱,是一種分布極為廣泛的土壤節肢動物,與線蟲、螨蟲共同構成3大土壤動物,是土壤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分解者,在土壤物質循環、土壤發育及微團聚體形成、土壤理化特性和土壤生物群落的維護等方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已發現和記錄的跳蟲種類多達6500種,是土壤中的優勢物種之一,屬于中型土壤動物。跳蟲的活動、取食、繁殖及其他全部的生命活動范圍一般都在土壤的表層(0-25cm)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跳蟲繁殖輔助鑒定土壤污染的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輔助鑒定土壤污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將待測土壤和人工標準土壤分別進行如下平行操作:
(1)將跳蟲置于土壤中飼養28-35天;
(2)統計跳蟲幼蟲的只數;
如果采用待測土壤的跳蟲幼蟲只數低于采用人工標準土壤的跳蟲幼蟲只數,待測土壤為候選的存在污染的土壤。
具體可采用t檢驗法對跳蟲幼蟲只數統計結果進行方差分析。當待測土壤中的跳蟲幼蟲數量與人工標準土壤中的跳蟲幼蟲數量有極顯著差異(p<0.01)時,可以判斷土壤受到污染。待測土壤中跳蟲幼蟲數量與人工標準土壤中跳蟲幼蟲數量差異越大,說明土壤污染狀況越嚴重。
所述統計跳蟲幼蟲的只數的方法如下:將步驟(1)的土壤和跳蟲倒入水中,對漂浮到水面的跳蟲幼蟲進行計數,即跳蟲幼蟲的只數。
所述步驟(1)中,所述跳蟲具體可為蟲齡為10-12天的跳蟲。
所述步驟(2)中,所述跳蟲幼蟲具體可為蟲齡為7日齡以下的跳蟲。
所述步驟(1)中,所述飼養過程中定期補充水分和食物(具體可每7天補充1次)。所述食物具體可為酵母,如干酵母。
所述步驟(1)中,所述飼養可在如下條件進行:19-21℃;光照黑暗比為12h∶12h,光照強度為400Lux;空氣濕度為65-75%。
所述步驟(1)中,所述飼養具體可在如下條件下進行:20℃;光照黑暗比為12h∶12h,光照強度為400Lux;空氣濕度為70%。
所述步驟(1)中,所述土壤的含水量可為40%-60%。
所述步驟(1)具體是在容器中進行的,所述容器用封口膜封口。
所述容器的容積可為100-150毫升(所述容器具體可為100毫升燒杯),每個所述容器中可放置10只所述跳蟲和30g所述土壤。
所述步驟(1)中,所述飼養過程中,每7天補充1mL水(如去離子水)和2mg酵母(如干酵母)。
所述步驟(2)中,還可包括在所述水(如去離子水)中加入墨水的步驟。所述墨水具體可為碳素墨水。
所述跳蟲具體可為白符跳(Folsomia?candida)。
所述人工標準土壤具體可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人工土壤(1999)。所述人工標準土壤的制備方法具體如下:將9質量份草炭、20質量份高嶺土、70質量份石英砂和1質量份CaCO3混合攪拌均勻。所述人工標準土壤的理化性質為:pH=6.0±0.5,碳氮比為38.5,有機質含量為12.4%,陽離子交換量為11.9mol/k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未經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0240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