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三胺/聚偏氟乙烯螯合膜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02169.6 | 申請日: | 2011-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534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明(設計)人: | 宋來洲;劉峰;楊墨;高薊田;陸萍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燕山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67/00 | 分類號: | B01D67/00;B01D71/34;C02F1/44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一誠知識產權事務所 13116 | 代理人: | 續京沙 |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甲基丙烯酸 乙烯 聚偏氟 螯合膜 制備 方法 | ||
1.一種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三胺/聚偏氟乙烯螯合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1)共混鑄液的制備:
①原料:
主要原料包括:二乙烯三胺、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聚偏氟乙烯、過氧化苯甲酰、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作為溶劑的N,N-二甲基乙酰胺,它們的用量有如下質量比例關系:二乙烯三胺: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聚偏氟乙烯:過氧化苯甲酰: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240~280:100~190:11.5~13.7:65?~85:4.5~5.5:10~15:468.3;
②制備方法:
a、上述各種原料的加入順序是:首先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和過氧化苯甲酰,然后加入二乙烯三胺,最后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偏氟乙烯;
b、配制在空氣中進行,在燒杯中,將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和過氧化苯甲酰加入到N,N-二甲基乙酰胺溶劑中,磁力攪拌,從加入、溶解到充分聚合的整個過程中,溶液溫度控制為80℃~90℃;控制反應5h后,將上述膠態聚合物轉移到三口燒瓶中,再將二乙烯三胺加入到上述聚合物中,然后將溶液溫度以5℃/min的升溫速率緩慢升高到160℃~180℃,冷凝回流反應8h后得到黃色粘稠狀聚合物;先將該聚合物轉移到燒杯中用蒸餾水洗滌除去多余反應試劑,然后將上述聚合物放入干燥箱內在60℃溫度下烘干,待干燥后將其研成粉末;隨后依次將上述聚合物粉末、聚偏氟乙烯粉末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粉末加入到N,N-二甲基乙酰胺溶劑中,控制溶液溫度為70℃~80℃,磁力攪拌,?4h后將制得的共混鑄液置于水浴中脫泡1~3h,水浴溫度為50℃~60℃;
(2)螯合膜的制備:
①平板螯合膜的制備:
將上述共混鑄液倒在光滑的玻璃上,用醫用刮刀制膜,然后在水冷凝浴中成膜,冷凝浴為經微濾膜處理后的自來水,水溫為40℃~50℃;
②中空纖維螯合膜的制備:
用紡絲機對上述共混鑄液進行拉制,芯液是體積比為5%乙醇水溶液,流速為1.2~1.8mL/min;鑄液擠出速率為1.3~1.5mL/min,每分鐘制得的纖維絲長度為33~35米;
③將上述中空纖維螯合膜和平板螯合膜首先用蒸餾水浸泡48h,然后在氯化鈉和氫氧化鈉混合水溶液浸泡,氯化鈉的質量百分比濃度為10%、氫氧化鈉的質量百分比濃度為2%~5%;24h后將螯合膜取出用蒸餾水洗凈,浸泡在飽和氯化鈉溶液中室溫下保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燕山大學,未經燕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02169.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