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太陽能供電的廣告燈箱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01820.8 | 申請日: | 2011-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509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2 |
| 發明(設計)人: | 蒲維新;王曉艷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艾力特電子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F13/04 | 分類號: | G09F13/04;H02J7/35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 地址: | 710065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太陽能 供電 廣告 燈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設涉及一種太陽能供電的廣告燈箱,為廣告燈箱提供了一種穩定、可靠、節能環保并能提升廣告效果的可行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太陽能的能源普遍、資源豐富和環保等幾大顯著優點,使得太陽光能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而目前隨著社會的趨勢的發展,由廣告帶來的效益也不斷提高,所以各種各樣的廣告迎面而來。各種形式的廣告燈箱越來越多,現有的廣告燈箱總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在燈箱內裝著燈管或是節能燈來照亮燈箱,這種燈箱易于損壞、使用壽命短且耗電較高;一種是LED燈箱,燈箱內裝有LED發光組件,采用節能的LED發光技術,這種燈箱使用壽命較高,但也是需要耗費一部分的電能。兩種燈箱的共同點是為了給其供電,都需要在地下鋪設電線電纜,使用起來及其不方便,尤其是再高速公路或是后續工作中新建的燈箱鋪線相當的麻煩。為了避免鋪線困難、以及耗電等各種問題,本發明利用太陽能供電的廣告燈箱,便是為解決上述難題而來建立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了現有燈箱鋪設電線電纜困難、消耗電能、使用壽命短等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太陽能供電的廣告燈箱裝置,包括燈箱架1,放置在燈箱架1中部的燈箱2,燈箱2中有LED發光組件3,放置在燈箱2上的控制箱4,放置在燈箱架1頂部的太陽能電池板5。
太陽能電池板5又稱為光伏組件,是由一個個光伏電池經過先并聯后串聯的方式組合起來并進行封裝的一種組件,主要用來接收太陽光輻射把太陽能的光能直接轉換為電能。
控制箱4內裝有對燈箱起控制作用蓄電池、逆變器、太陽能充放電控制器以及傳感器。
LED發光組件3由多塊LED發光電路板通過專用導電片組成,每個LED發光電路板的底板上表面涂有發光材料組成的反光層,LED發光電路板采用平鋪的方式組成,使得廣告箱每個部分的亮度都十分均勻。
本發明實現了利用太陽能對廣告燈箱進行供電的裝置,從而極大的利用了太陽能,節約了電能,LED發光組件使得廣告燈箱的使用壽命加長,最主要的是解決了后建廣告燈箱的鋪線困難、不易實施等難題。
附圖說明
附圖為本發明的電路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本發明一種新型太陽能供電的廣告燈箱裝置,包括燈箱架1,放置在燈箱架1中部的燈箱2,燈箱2中有LED發光組件3,放置在燈箱2上的控制箱4,放置在燈箱架1頂部的太陽能電池板5。太陽能電池板5又稱為光伏組件,是由一個個光伏電池經過先并聯后串聯的方式組合起來并進行封裝的一種組件,主要用來接收太陽光輻射把太陽能的光能直接轉換為電能。控制箱4內裝有對燈箱起控制作用蓄電池、逆變器、太陽能充放電控制器以及傳感器。LED發光組件3由多塊LED發光電路板通過專用導電片組成,每個LED發光電路板的底板上表面涂有發光材料組成的反光層,LED發光電路板采用平鋪的方式組成,使得廣告箱每個部分的亮度都十分均勻。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是:太陽能電池板又稱光伏電池組,主要用來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并將轉換成的電能經過控制箱內的太陽能充放電控制器放入蓄電池內,但蓄電池充滿后,太陽能充放電控制器控制電能不再存在蓄電池,以免對蓄電池造成損壞;控制箱內的傳感器用來對天氣的光亮度進行檢測,將光亮度系數經過處理后送至控制中心對燈箱自動進行控制。但光亮系數符合打開燈箱的范圍時,燈箱自動打開,蓄電池內的電能通過逆變器進行轉變對燈箱進行供電。傳感器對光亮度不斷進行掃描,直到系數到達關燈范圍,燈箱自動關閉,蓄電池不再對燈箱進行供電,如此循環,形成了能夠自動開關的太陽能供電的廣告燈箱。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發明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艾力特電子實業有限公司,未經西安艾力特電子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0182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