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電氣絕緣材料耐漏電起痕性和耐電蝕損試驗的污染液流量控制裝置及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01437.2 | 申請日: | 2011-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203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7 |
| 發明(設計)人: | 姚學玲;陳景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R31/12 | 分類號: | G01R31/1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陸萬壽 |
| 地址: | 710049***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電氣 絕緣材料 漏電 起痕性 耐電蝕損 試驗 污染 流量 控制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絕緣材料電氣性能試驗裝置的液體流量控制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基于電氣絕緣材料耐漏電起痕性和耐電蝕損試驗的污染液流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液體流量的控制大多采用微量泵,用于工業控制且較為精確的微量泵由吸入/吐出口、柱塞、密封圈、柱塞向導、柱塞清洗、基點監視器、遮蔽部、軸承、轉子、線圈、螺桿組成,其動作原理:步進馬達線圈向順時針方向運轉時,內部轉子和螺桿開始向左方移動,柱塞和螺桿直接相連,泵頭內的液體從吐出口吐出,吐出和吸入容量可通過步進馬達的脈沖數自由設定。但它存在以下缺點:需要液體的儲存裝置;在滴液過程中需要多次的吸入與擠出;每個行程之間的間隔時間存在不確定性,不能保證液體的均勻滴液,也不能保證流量的精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快速、均勻且準確控制液體滴液速度與流量的基于電氣絕緣材料耐漏電起痕性和耐電蝕損試驗的污染液流量控制裝置及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控制裝置包括:包括設置參數的人機交互界面以及與人機交互界面相連接的可編程控制單元,可編程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出端與步進電機驅動單元的控制信號端相連,推液機構的一端與步進電機相連,另一端與污染液容器相連,步進電機驅動單元控制步進電機運行并推動推液機構使污染液容器中的污染液流出并經濾紙流過絕緣材料試品。
本發明的控制方法如下:
1)將污染液容器安裝在固定支架上;
2)在人機交互界面的主界面上按“快進”按鈕,可編程控制單元接收信號并將此信號輸入至步進電機驅動單元,由步進電機驅動單元控制步進電機帶動推液機構從原始頂端快速運行至污染液容器的頂端;
3)在人機交互界面的主界面上按“參數設置”按鈕,進入參數設置輔助界面,在參數設置輔助界面選擇試驗所需要的流量值確定后返回人機交互主界面;
4)在人機交互界面的主界面上按“滴液”按鈕,推液機構即按照設定的流量值進行工作;
5)如果在試驗過程中發生故障,按人機交互界面的主界面上的“暫停”按鈕,推液機構將暫時停止工作;
6)如果一次試驗完成,按人機交互界面的主界面上的“暫停”按鈕,然后再按人機交互界面的主界面上的“快退”按鈕,推液機構將迅速返回至原始頂端位置;
7)如果要進行下一次試驗,只需重復上述過程即可。
所述的參數設置分為固定流量0.075ml/min、0.15ml/min、0.2ml/min、0.3ml/min、0.6ml/min、0.9ml/min和可調流量,可調流量若設置小于1.0ml/min的任意流量,按“任意滴液流速0.000ml/min”上的數字“0.000”,輸入試驗所需的流量數字,然后按“調整開始”,或者連續按“增加”或“減少”按鍵,直至達到所需的流量值。
人機交互的參數設置將操作人員設定絕緣材料耐漏電起痕試驗的污染液流模擬量值輸入,并通過通訊接口傳遞給可編程控制單元,可編程控制單元將污染液流量的模擬量轉換為數字量脈沖輸出,然后把這個數字量脈沖信號輸入到步進電機驅動單元的控制信號端,進而控制步進電機的運動,從而推動推液機構使污染容器中的污染液體被擠出并經濾紙流過絕緣材料試樣。
本發明的推液機構(其機構組成見發明專利ZL200310105877.9,名稱為“基于電氣絕緣材料耐漏電起痕性和耐電蝕損的檢測裝置”)。
由于本發明采用步進電機作為推進系統的動力源,而步進電機推進的快慢由步進電機的驅動單元的控制端的數字脈沖量決定,因而由人機交互界面上輸入的污染液流量的模擬量轉換而得的數字脈沖量作為步進電機的驅動單元控制端的控制脈沖,即可實現電氣絕緣材料的耐漏電和耐電蝕損性能試驗的污染液流量的精確控制,從而快速、準確地檢測絕緣材料的耐漏電和耐電蝕損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控制裝置的組成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控制方法的功能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其中圖3a是參數設置主界面,圖3b是參數設置輔助界面,圖3c控制流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組成結構及工作原理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交通大學,未經西安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0143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