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對可視化信息系統進行安全防護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00275.0 | 申請日: | 2011-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717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明(設計)人: | 蔣喜趁;甘艷;張真繼;施先亮;朱曉敏;林自葵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H04L9/30;H04L9/08;H04L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朱琨 |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西城***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可視化 信息系統 進行 安全 防護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信息安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對可視化信息系統進行安全防護的方法,包括對可視化信息系統從內到外建立安全防護措施。
背景技術
可視化信息系統類似于現在的視頻監控系統,但在應用于物流方面時,更加側重安全預警以及產品溯源的功能,而不僅僅局限于視頻的監控以及查看。該系統多用于政府以及企業的監管,可以對食品或者其他產品的質量進行監控,并且有利于出問題之后的追蹤溯源。鑒于安全預警以及產品溯源功能的實現,要求可視化信息系統的安全性需要得到保障。
可視化信息系統是基于物聯網技術而產生的,而現在的物聯網技術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這些安全隱患可能會篡改可視化信息系統中的重要的兩個信息:視頻信息以及數據信息。若這兩方面的信息被篡改的話,便破壞了視頻以及數據信息的一一對應關系,從而使得追蹤溯源無法實現,也就不能實現政府和企業的監管。
物聯網指的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網絡。從物聯網的概念中可以知道,物聯網是一種虛擬網絡與現實世界實時交互的新型系統,其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其特點是無處不在的數據感知、以無線為主的信息傳輸、智能化的信息處理,用戶端可以延伸和擴展到任何兩件物品之間。因為與物聯網相結合的互聯網本身就早已存在許多安全問題,傳感網和無線網絡與一般網絡相比存在著特殊的安全問題,而物聯網又以傳感網、無線網絡為核心技術,這更是給各種針對物聯網的攻擊提供了廣闊的土壤,使物聯網所面臨的安全問題更加嚴峻。
可視化信息系統基于物聯網技術,會運用到RFID無線射頻技術、傳感器網絡,同時由于可視化是其中很重要的功能,所以對視頻的加密時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需要重點研究。其次就是數據傳輸過程的加密,數據庫的安全,以及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穩健性以及保密性,都是影響整個系統安全的部分。
在可視化信息系統中,會采集關鍵點的視頻信息,這些視頻信息數據量大,因此在傳輸前需要進行視頻壓縮。同時因為該視頻信息集成了物流信息以及相應的視頻影像,能夠實現產品追蹤以及防偽溯源,所以需要對視頻信息進行加密,保證視頻信息在傳輸過程中不被人篡改以及竊取。目前視頻的加密技術已經成熟,視頻壓縮軟硬件通常采用某種國際壓縮標準,常用的有M-JPEG,MPEG-1,MPEG-2,MPEG-4,H.263,H.264等。視頻壓縮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視頻監控系統的發展,但同時視頻監控系統對視頻壓縮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MPEG-1和MPEG-2在監控系統中逐漸被MPEG-4,H.263等標準取代。目前MPEG-4和MPEG-4ASP在視頻監控系統中應用較多。作為一種新的壓縮標準,H.264在編碼效率、圖像質量、網絡適應性和抗誤碼性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功。雖然H.264算法復雜,實現困難,但隨著集成電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其自身的不斷優化,它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
對H.264、MPEG-4、M-JPEG進行比較,見如下表格:
表1H.264、MPEG-4、M-JPE比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交通大學,未經北京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0027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