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絲管蒸發器滾焊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98960.4 | 申請日: | 2011-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074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馬功權;田四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長城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11/06 | 分類號: | B23K11/06;B23K11/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蒸發器 焊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制冷行業加工技術,具體是涉及一種絲管蒸發器滾焊工藝。
背景技術
絲管蒸發器在制冷行業具有較廣的應用范圍。現有的絲管蒸發器結構如圖1所示,多組鐵絲2置于絲管蒸發器1上,同一水平線上的鐵絲2與絲管蒸發器1之間的多個連接點(待焊接點),通過排焊一次加工形成。焊接電流達到2000A以上,耗能較高。
通過排焊機焊接,焊接電流為排焊頭下面的所有焊點電流之和,這樣就無法保證每個焊點的電流均勻一致,就會有個別的焊點電流太大,容易焊斷;個別的焊點電流太小,或者沒有電流,就會虛焊,需要人工檢測,再次補焊,導致加工效率較低。
另外,在排焊機加工時,必須將絲管蒸發器表面鍍銅,以增加鋼管在排焊加工過程中的導電性能。因此無形中增加了產品的成本。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焊接效果較佳、工作效率較高的絲管蒸發器滾焊工藝。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絲管蒸發器滾焊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①、將鐵絲置于絲管蒸發器上,鐵絲與絲管蒸發器之間具有多個待焊接點;
②、將焊接觸點置于鐵絲之上,使其沿鐵絲滾動,滾至一個待焊接點,焊接一次;
③、繼續滾動至下一待焊接點,重復焊接;
④、滾動至絲管蒸發器的一端,通過平臺推進機構,使絲管蒸發器和鐵絲前進一端位移,前進位移為相鄰兩行鐵絲的間隙距離;
⑤、重復以上步驟②至④,至最后一個待焊接點。
較為完善的是,所述焊接觸點有兩組,分別置于待焊接點的上、下側。
進一步,所述兩組焊接觸點通過傳動機構,使兩組焊接觸點保持同步在一個待焊接點的上、下側。
本發明絲管蒸發器滾焊工藝,采用上、下鏡像排布的兩個焊接觸點對絲管蒸發器進行滾動焊接,上下分別形成正負極,從而使帶焊接的絲管蒸發器不需鍍銅即可完成焊接操作,節約了鍍銅工藝帶來的產品成本。同時,本發明可使兩側同時加工,加工效率較高。
另外,由于焊接觸點較小,焊接所需電流大大降低,僅需要約750A,從而節約了電力資源。
附圖說明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絲管蒸發器的機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滾焊工藝操作的結構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和2,絲管蒸發器滾焊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①、將鐵絲2置于絲管蒸發器1上,鐵絲2與絲管蒸發器1之間具有多個待焊接點6;
②、將分別置于待焊接點6上、下側的焊接觸點(3和4)置于鐵絲2的上下側,并通過傳動機構使其沿鐵絲2滾動,滾至一個待焊接點6,焊接一次,形成焊接點5(示意)。
③、繼續滾動至下一待焊接點,重復焊接;
④、滾動至絲管蒸發器的一端(每一行的最后一個待焊接點),通過平臺推進機構,使絲管蒸發器和鐵絲前進一端位移,前進位移為相鄰兩行鐵絲的間隙距離;
⑤、重復以上步驟②至④,至最后一個待焊接點。
本發明滾焊工藝,較之傳統排焊工藝,焊接效率明顯優于排焊工藝。同時,節約電力能源。
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發明結構所作的舉例和說明,所屬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發明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長城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合肥長城制冷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9896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治療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藥物及其應用
- 下一篇:一種羅布麻茶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