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平面四路固體激光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96132.7 | 申請日: | 2011-1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375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2 |
| 發明(設計)人: | 黃恒;程庭清;汪洪源;楊明智;楊愛春;肖清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大族科瑞達激光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S3/10 | 分類號: | H01S3/10;H01S3/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華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崢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平面 四路 固體 激光 裝置 | ||
1.一種平面四路固體激光裝置,包括兩個結構相同的雙光路模塊,其特征在于:每個雙光路模塊分別包括主光路和側光路,側光路包括第一激光晶體,以及依次設置在第一激光晶體出射光路前方的第一偏振片、第一前腔鏡、全反鏡每個雙光路模塊中,主、側光路中的激光晶體后方均設置有后腔鏡,主光路包括第二激光晶體,以及依次設置在第二激光晶體出射光路前方的第二偏振片、第二前腔鏡、第三偏振片,每個雙光路模塊中,側光路中第一激光晶體出射光光路與主光路中第二激光晶體出射光光路同向平行,且側光路中全反鏡反射方向朝向主光路中第三偏振片,每個雙光路模塊中,側光路中第一激光晶體出射光依次經過第一偏振片、第一前腔鏡后被全反鏡反射至主光路中的第三偏振片并被第三偏振片反射,主光路中第二激光晶體出射光依次經過第二偏振片、第二前腔鏡后透射過第三偏振片并與側光路被第三偏振片反射的出射光合為一束,每個雙光路模塊中的合束光作為輸出光,或者分別輸出;兩個雙光路模塊輸出光光路同向平行,其中第一個雙光路模塊輸出光光路前方依次設置有由電機驅動的旋轉鏡、聚焦透鏡、光纖,第二個雙光路模塊輸出光光路前方設置有反射方向朝向旋轉鏡的45°全反鏡,所述旋轉鏡上具有光透過的通孔部分和光反射部分,當電機驅動旋轉鏡轉動至旋轉鏡的通孔部分位于第一個雙光路模塊輸出光光路上時,第一個雙光路模塊輸出光從旋轉鏡通孔部分穿過,而當電機驅動旋轉鏡轉動至旋轉鏡的光反射部分與45°全反鏡相對時,被45°全反鏡反射至旋轉鏡的第二個雙光路模塊輸出光再被旋轉鏡反射后與第一個雙光路模塊穿過旋轉鏡的輸出光成同一光路,第一、第二個雙光路模塊的輸出光分別經過聚焦透鏡后入射至光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平面四路固體激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雙光路模塊中,主光路的第二偏振片、第三偏振片相互平行,且第二偏振片、第三偏振片分別相對于主光路中第二激光晶體出射光光路布儒斯特角放置,側光路的第一偏振片與主光路的第二偏振片在空間上呈正交關系,且側光路的第一偏振片相對于側光路中第一激光晶體出射光光路布儒斯特角放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平面四路固體激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纖位于聚焦透鏡焦點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平面四路固體激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雙光路模塊中,主光路中第二激光晶體出射光經過第二偏振片、第二前腔鏡后形成Tp偏振光,側光路中第一激光晶體出射光經過第一偏振片、第一前腔鏡后形成Ts偏振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平面四路固體激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雙光路模塊中,全反鏡分別安裝在三維調節架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平面四路固體激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鏡包括金屬板,金屬板上對稱開有光通孔,其中一個光通孔中安裝有45°全反鏡,旋轉鏡中45°全反鏡為光反射部分,未安裝45°全反鏡的光通孔為光透過部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大族科瑞達激光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合肥大族科瑞達激光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96132.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