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小麥-玉米套作種植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87613.1 | 申請日: | 2011-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227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25 | 
| 發明(設計)人: | 樊高瓊;楊文鈺;吳維雄;鄭亭;陳溢;王小春;雍太文;李金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長明 | 
| 地址: | 625014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小麥 玉米 套作 種植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小麥-玉米套作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四川、貴州、云南、重慶等西南4省(市)人多地少,丘陵、山區旱地面積比重大,復種程度高,是我國南方典型的旱作多熟農業區。所謂復種是指一年內于同一田地上連續種植兩季或兩季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如麥-玉一年二熟、麥-棉一年二熟、麥-稻-稻一年三熟等;此外,還有二年三熟、三年五熟等。在上茬作物收獲后,除了采用直接播種下茬作物于前作物茬地上以外,還可以利用再生、移栽、套作等方法達到復種目的。
小麥-玉米套作種植模式歷史悠遠,其中以中廂帶型種植方法(帶寬2m左右)為主,而中廂帶型中以“雙三0”種植方法(即2m開廂、小麥幅寬80cm,種5行,行距20cm,預留120cm翌年3月種2行玉米,玉米窄行帶寬50cm)最具有高產、優質、高效、生態等優點,2007、2008、2009和2010年被列為全國農業部主推技術。
但是,在采用“雙三0”種植方法的小麥-玉米共生期中,小麥對玉米苗期的蔭蔽作用強,玉米幼苗素質不高,嚴重影響了玉米的單位產量,同時,5行小麥均為等行距,中間行小麥生長處于嚴重的邊際劣勢,不同行間小麥長勢差異大,群體質量差,后期中間行易倒伏,使得小麥的單位產量也不高,這兩方面原因使兩種作物的畝產不高。如果隨意縮小小麥幅寬、減少行數、擴大小麥行距或增加玉米種植行數,又會使小麥、玉米種植環境不符合自然規律和作物生長特性,最后導致兩種作物畝產出現下降的現象。這種犧牲某一作物而保證另一作物產量的種植方法限制了兩種作物的經濟效益,使得傳統小麥-玉米套作種植方法下的作物單位產量不高,最終導致畝產不高,沒有發揮套作種植模式高效利用資源的優勢。
此外,由于“雙三0”種植方法中小麥行數過于緊密,使得依托“雙三0”種植方法的農用機具的開溝器也間隔緊密,播種作業時開溝器很容易被殘茬、雜草及大型土塊堵塞,機器通過性差,以致于排種不勻不暢,缺苗斷壟現象和疙瘩苗多;其次,小麥幅寬太大,后期冠幅太寬,播種玉米時機械的操作不便利,甚至小型機械都無法駛入;第三,小麥和玉米的間距太小,小麥收獲時玉米處于拔節期,小麥的機械化收獲容易損傷玉米。
因此,提供一種合理的小麥-玉米套作種植方法,對于同時提高玉米和小麥單位產量、兩種作物畝產以及改善機械化耕作等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小麥-玉米套作種植方法,通過該方法合理地布局小麥和玉米,同時提高玉米和小麥的單位產量以及兩種作物畝產。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小麥-玉米套作種植方法,采用小麥種植帶和玉米種植帶交替方式,小麥先于玉米種植,小麥以種植4行為一帶,帶內第2行和第3行小麥之間的行距為25-35cm,其余相鄰兩行小麥之間的行距均為20cm,兩小麥帶之間預留寬度為125-135cm的空行,用于種植玉米帶,玉米以種植2行為一帶,帶內玉米之間的行距為45cm,相鄰的玉米和小麥間距為40-45cm。
從作物生態適應性考慮,兩種作物在同一地塊上種植,在光照、溫度、水分、土壤、肥力等方面互補,玉米和小麥種植在同一地塊上,只要進行合理的帶狀分布,行比配置,充分發揮兩種作物之間的種間互惠,就能使兩種作物同時獲得較高產量,同時提高作物畝產。
本發明針對現有“雙三0”套作種植方法中的問題,減少小麥種植帶中小麥種植行數,由之前的5行減為4行,同時優化小麥的行距,使帶內第2行和第3行小麥之間的行距為25-35cm,優選為30cm,其余各行小麥之間的行距為20cm,使得小麥以寬窄行的模式種植(見圖1)。
寬窄行距配置可提高小麥群體通風透光能力,邊際效應更為顯著,解決了“雙三0”套作種植方法中小麥過密導致單位產量較低的問題,經大田試驗驗證,4行配置下的單位產量(kg/行)比原本5行的單位產量還要高;
另一方面,寬窄4行配置下小麥幅寬減少5-15cm,而留給種植玉米的空行寬度則相應增加,這就意味著在原來的基礎上小麥與玉米的間距加大,且玉米的行距由原來的50cm減為45cm。小麥和玉米的間距決定著小麥對玉米蔭蔽作用的強弱,此處是兩種作物邊行爭奪陽光、養分、水分最激烈的地方。小麥與玉米之間的間距過小,就如同“雙三0”套作種植方法中的那樣,小麥對玉米有蔭蔽作用,不利于玉米高產;間距過大又會造成用地浪費,且縮小小麥種植面積,不利于小麥高產。因此,本發明在對小麥采用寬窄行種植后,確定相鄰玉米和小麥的間距為40-45cm,優選為42.5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農業大學,未經四川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8761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