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蜂鳴器電路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87119.5 | 申請日: | 2011-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858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21 |
| 發明(設計)人: | 黃騏 | 申請(專利權)人: | 興化市華興機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0K9/12 | 分類號: | G10K9/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沈志海 |
| 地址: | 225714 江蘇省泰***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蜂鳴器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蜂鳴器,尤其涉及一種新型蜂鳴器電路。
背景技術
目前音樂蜂鳴電路,通過一個I/O口控制三極管,以直接驅動蜂鳴器。這種蜂鳴器發出的聲音比較單調,音質差,聽了不舒服,現有的蜂鳴器存在聲音單調與音質差等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蜂鳴器電路,以實現聲音悅耳與音質好的優點。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蜂鳴器電路,包括:電源、第一三極管V1、第二三極管V2、第三三極管V3和第四三極管V4;還包括電阻R1~R7,電解電容C1、晶振BZR和二極管V5;其中所述的第一三極管V1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2連接電源正極,所述的第一三極管V1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1和第一三極管V1的基極并聯后連接二極管V5,所述的第一三極管V1的發射極通過電阻R4與電源正極相連接。所述的第二三極管V2的集電極與晶振BZR相連接,并且通過電阻R3與電源正極相連;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基極與第一三極管V1的集電極相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射集通過電解電容C1、電阻R5與第三三極管V3的基極相連接;所述的電阻R6與電解電容C1、電阻R5并聯后串聯在第三三極管V3的基極;所述的第三三極管V3的發射機與電源負極相連;所述的第三三極管V3的集電極與第四三極管V4的基極相連;所述的第四三極管V4的發射極與電源的負極相連,所述的第四三極管V4集電極通過電阻R4與電源的正極相連。
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極管為NPN型三極管。
所述的額定電壓為+12V,所述的電壓范圍3~24V,額定電流小于28mA,聲壓電平大于等于90dB;所述的蜂鳴電路的諧振頻率為3000±500Hz,工作溫度為-20~+45℃,儲存溫度為-20~+60℃。
所述的蜂鳴器可以克服現有技術的聲音單調與音質差的缺陷,實現聲音悅耳和音質好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新型蜂鳴器電路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一種新型蜂鳴器電路進行詳細的說明。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蜂鳴器電路,以實現聲音悅耳與音質好的優點。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蜂鳴器電路,包括:電源、第一三極管V1、第二三極管V2、第三三極管V3和第四三極管V4;還包括電阻R1~R7,電解電容C1、晶振BZR和二極管V5;其中所述的第一三極管V1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2連接電源正極,所述的第一三極管V1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1和第一三極管V1的基極并聯后連接二極管V5,所述的第一三極管V1的發射極通過電阻R4與電源正極相連接。所述的第二三極管V2的集電極與晶振BZR相連接,并且通過電阻R3與電源正極相連;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基極與第一三極管V1的集電極相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射集通過電解電容C1、電阻R5與第三三極管V3的基極相連接;所述的電阻R6與電解電容C1、電阻R5并聯后串聯在第三三極管V3的基極;所述的第三三極管V3的發射機與電源負極相連;所述的第三三極管V3的集電極與第四三極管V4的基極相連;所述的第四三極管V4的發射極與電源的負極相連,所述的第四三極管V4集電極通過電阻R4與電源的正極相連。
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極管為NPN型三極管。
所述的額定電壓為+12V,所述的電壓范圍3~24V,額定電流小于28mA,聲壓電平大于等于90dB;所述的蜂鳴電路的諧振頻率為3000±500Hz,工作溫度為-20~+45℃,儲存溫度為-20~+60℃。
所述的蜂鳴器可以克服現有技術的聲音單調與音質差的缺陷,實現聲音悅耳和音質好的優點。
以上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過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所做的任何修等同替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興化市華興機電有限公司,未經興化市華興機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8711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