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止LCD自動識別失效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87116.1 | 申請日: | 2011-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119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陳增灼 | 申請(專利權)人: | 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G3/36 | 分類號: | G09G3/36;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楊宏 |
| 地址: | 518053***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止 lcd 自動識別 失效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嵌入式設備的LCD顯示領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種防止LCD自動識別失效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嵌入式設備中,通常同一款設備需要匹配幾種不同的LCD,設備在LCD的驅動管理上,通常是通過開機時讀取LCD驅動芯片ID,再通過ID進行匹配對應的LCD驅動。
LCD驅動芯片ID的讀取對讀時序要求較高,如果開機時ID讀取錯誤,可能會導致LCD驅動匹配錯誤,從而導致設備顯示異常。
隨著產品的竟爭激烈,LCD廠家通常也會采取一些降成本做法,對LCD的品質一致性有所影響.這樣就有出現在生產出貨時檢測LCD顯示都是正常,但是在終端使用時,會偶發出現開機時因讀取LCD的ID不對,導致顯示異常,重新開機后又恢復正常等等不良情況。
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防止LCD自動識別失效的方法,以便解決因LCD的ID讀取失敗導致顯示異常的問題。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防止LCD自動識別失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A、系統開機后判斷是否有外部操作對LCD驅動芯片ID進行重新識別;
B、如果有,則系統調用第一識別過程對LCD驅動芯片ID進行識別;否則,系統從自身的NVRAM中讀取LCD驅動芯片ID自動識別的結果;
C、系統對從NVRAM中讀取的LCD驅動芯片ID自動識別的結果進行判斷,如果自動識別的結果不正常,則繼續調用第一識別過程對LCD驅動芯片ID進行識別;
D、如果系統對讀取的LCD驅動芯片ID自動識別結果判斷為正常,則調用第二識別過程對LCD驅動芯片ID進行識別,并將該識別結果保存到系統的NVRAM中。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驟C之后還包括步驟:
如果識別結果正常,則系統直接調用第二識別過程對LCD驅動芯片ID進行識別,并將識別結果保存到系統的NVRAM中。
所述的方法,其中,系統對LCD驅動芯片ID識別時,首先預定義一數據結構,所述數據結構包括讀取LCD驅動芯片ID的指針函數、表示LCD驅動芯片ID的變量以及LCD驅動芯片對應的驅動函數結構體。
所述的方法,其中,系統建立并存儲有一自動識別列表,所述自動識別列表包括與系統匹配的各個LCD驅動芯片的ID,在有新的與系統匹配的LCD驅動芯片時,將該LCD驅動芯片ID添加到所述自動識別列表中。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NVRAM中的LCD驅動芯片ID自動識別結果為系統中存儲有適配該系統的LCD驅動芯片ID。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識別過程包括步驟:
E1、遍歷NVRAM中存儲的自動識別列表中的LCD驅動芯片ID,同時系統調用預定義數據結構的LCD驅動芯片ID的指針函數,讀取當前設備的LCD驅動芯片ID,并將當前設備的LCD驅動芯片ID與自動識別列表中設定的LCD驅動芯片ID進行比較;
E2、如果從自動識別列表中讀取的LCD驅動芯片ID與自動識別列表中設定的LCD驅動芯片ID相同,將LCD驅動芯片對應的驅動函數結構體掛載到系統驅動結構體。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識別過程包括步驟:
E3、如果從自動識別列表中讀取的LCD驅動芯片ID與自動識別列表中設定的LCD驅動芯片ID不相同,則繼續讀取自動識別列表中的LCD驅動芯片ID。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識別過程包括步驟:
F1、遍歷NVRAM中存儲的自動識別列表中的LCD驅動芯片ID,并將該LCD驅動芯片ID與從NVRAM中讀取的LCD驅動芯片ID自動識別結果相匹配;
F2、如果匹配結果顯示兩者相同,則將LCD驅動芯片對應的驅動函數結構體掛載到系統驅動結構體。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識別過程包括步驟:
F3、如果匹配結果顯示兩者不相同,則繼續讀取自動識別列表中的LCD驅動芯片ID。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外部操作為按鍵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8711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