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面癱的牽正膏藥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87095.3 | 申請日: | 2011-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2336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25 |
| 發明(設計)人: | 丁榮松;王玉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丁榮松 |
| 主分類號: | A61K36/804 | 分類號: | A61K36/804;A61K9/70;A61P25/02;A61K35/64;A61K33/24;A61K35/36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 地址: | 262700 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圣***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面癱 膏藥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膏藥,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治療面癱的牽正膏藥及其制備方法用,屬于中醫藥領域。
背景技術
面癱患者根據病情輕重及患病時間長短,臨床表現一般分為輕度癥狀、中度癥狀和重度癥狀三類;輕度癥狀:顏面不適、說話不便、面部僵硬,患側鼻唇溝變平,口角低,額紋消失,眼裂增寬流淚,眼瞼閉合不全,閉眼時眼球向上轉而露出白色鞏膜現象;中度癥狀:患者自舌前2/3味覺減退,或有乳突壓痛,耳根感覺不適;重度癥狀:長期治療恢復不全者,患側面肌痙攣,蹙額皺眉動作消失,口角向一側歪斜,一側鼻唇溝變淺,鼓腮漏氣,漏齒動作不能完成。
在臨床上,西醫一般采取四種治療方法:一是藥物療法,包括腎上腺皮質激素、B族維生素、擴張血管藥物等;二是物理療法,早期可超短波透熱及紅外線照射,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水腫、緩解局部疼痛等;三是手術療法,對少數病例經治療或病程超過12個月以上仍未取得效果者,可由神經外科、整形外科作神經吻合術,如面神經術與副神經或面神經與膈神經吻合等;四是運動療法,即做-些自我按摩和恢復肌力隨意運動等。上述療法,治療時限較難以掌握;手術療效不太確切,而且手術治療需要犧牲其它神經如副神經、膈神經;服藥時間及藥量增減難以控制,給病人帶來諸多不便。又由于激素藥物給人們帶來的副作用,病人多不愿意接受。
中醫理論認為,周圍性面癱的發病根于正氣不足,絡脈空虛,衛外不固;外邪入侵于面部經絡,氣血阻滯,經脈失養,以致肌肉弛緩不收。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陽經易受外邪侵襲,風屬陽邪,具有向上、向外散發的作用,所以風邪傷人易侵犯人體的高位,如頭面和肌表。中醫對此病治療有針灸、貼藥、拔罐、割治、火針、電針、理療等方法,雖然在臨床上有一定的療效,但是其療效不理想,沒有起到藥物快速起效的目的,治療效果差。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的治療面癱的牽正膏藥及其制備方法。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面癱的牽正膏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牽正膏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組成:
防風8-10份、生地7-11份、當歸13-17份、荊芥7-11份、馬錢子2-4份、全蟲8-10份、血余碳28-32份、蜈蚣2-4份、黃丹220-280份、香油500ml和去皮后的蓖麻仁100-140份。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牽正膏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組成:
防風9份、生地9份、當歸15份、荊芥9份、馬錢子3份、全蟲9份、血余碳30份、蜈蚣2份、黃丹250份、香油500ml和去皮后的蓖麻仁120份。
所述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先將500ml香油置鐵鍋內加熱,香油加熱到300度以上時,將上述組分的防風、生地、當歸、荊芥、馬錢子、全蟲、血余碳、蜈蚣、去皮后的蓖麻仁加入,攪拌下熬制60±5分鐘,然后濾除藥渣,剩余的藥物在320±5度下氧化、聚合、變稠,然后加入黃丹,邊加入邊攪拌至滴水成珠,將所得物置于涼水中浸泡3-5天,然后加工成膏貼。
以上成分中:
防風,性味歸經:辛、甘、溫,歸膀胱、肺、脾經。功效:祛風除濕、止痛。主治:項強、頭痛、風寒濕痹、骨節酸痛、四肢攣急等。
生地,性味歸經:味甘;苦;微寒。歸心、肝、肺經。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主治:熱病煩渴、陰虛內熱、內熱消渴、血虛、吐血、衄血等。
當歸,性味歸經: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主治: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酒當歸活血通經。用于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等。
荊芥,性味歸經:辛,溫。歸肺、肝經。功效:發表,祛風,理血;炒炭止血。主治:口面歪邪、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后血暈;癰腫,瘡疥,瘰疬等。
馬錢子,性味歸經:苦、寒,歸肝、脾經。功效:通絡散結、消腫止痛。
主治:面癱、跌打腫痛、風濕痹痛、拘攣麻木、肌無力等。
全蟲,性味歸經:辛、平、有毒,歸肝經。功效:息風止痙、通經活絡?、
消腫止痛?、散結、解毒。主治:驚風抽摘,癲癇,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頭痛,風濕痹痛,破傷風,淋巴結結核,風疹瘡腫等。
血余碳,性味歸經:?苦、微溫。歸肝、胃經。功效:有止血消痕、潰瘍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丁榮松,未經丁榮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8709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