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源漏自對準的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86816.9 | 申請日: | 2011-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693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明(設計)人: | 劉洪剛;常虎東;盧力;王虹;薛百清;孫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1L29/78 | 分類號: | H01L29/78;H01L29/43;H01L21/336;H01L21/283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國城 |
| 地址: | 100029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對準 mos 器件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半導體集成電路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源漏自對準的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III-V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相對硅材料而言,具有高載流子遷移率、大的禁帶寬度等優點,而且在熱學、光學和電磁學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特性。在硅基CMOS技術日益逼近它的物理極限后,III-V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以其高電子遷移率特性有可能成為備選溝道材料,用來制作CMOS器件。然而,III-V族半導體器件與硅器件有著許多不同的物理與化學性質,適合于硅器件的MOS結構及制作流程不一定可以應用到III-V族半導體器件中。因此,需要在III-V族半導體上采用新的器件結構和新的制作流程,以充分發揮III-V族半導體材料的材料特性,提高MOS器件的直流特性與射頻特性,以滿足高性能III-V族半導體CMOS技術的要求。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源漏自對準的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以實現低的源漏電阻,同時可以控制柵源與柵漏的間距,提高III-V?MOS器件的電流驅動能力,滿足高性能III-V?CMOS技術在數字和射頻方面的應用需求。
(二)技術方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源漏自對準的MOS器件,包括:單晶襯底層101;在該單晶襯底101上形成的III-V半導體層102;在該III-V半導體層102上形成的歐姆接觸層103;在該歐姆接觸層103上形成的低K介質層104;刻蝕該歐姆接觸層103與該低K介質層104形成柵槽,在該柵槽中形成的由絕緣介質制作的側墻結構105;在形成側墻結構105的外延片上形成的高K柵介質層106;在柵槽區域的該高K柵介質層106之上形成的柵金屬電極107;以及以該柵金屬電極107為掩模刻蝕該高K柵介質層106和該低K介質層104露出歐姆接觸層103,在露出的該歐姆接觸層103上形成的源漏金屬電極108。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制作源漏自對準的MOS器件的方法,包括:步驟1:選擇一單晶襯底層101;步驟2:在該單晶襯底101上形成III-V半導體層102;步驟3:在III-V半導體層102上形成歐姆接觸層103;步驟4:在歐姆接觸層103上形成低K介質層104;步驟5:刻蝕歐姆接觸層103與低K介質層104,形成柵槽;步驟6:在柵槽中形成由絕緣介質制作的側墻結構105;步驟7:在形成側墻結構105的外延片上形成高K柵介質層106;步驟8:在柵槽區域的高K柵介質層106之上形成柵金屬電極107;步驟9:以柵金屬電極107為掩模刻蝕該高K柵介質層106和低K介質層104,露出歐姆接觸層103;步驟10:在露出的歐姆接觸層103上形成源漏金屬電極108。
(三)有益效果
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這種源漏自對準的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利用多層源漏金屬層直接在III-V半導體層上形成低電阻歐姆接觸,減小了源漏的寄生電阻;通過側墻工藝實現柵源與柵漏結構的自對準,提高器件的一致性;通過采用低K介質材料分離柵金屬以源漏金屬,使得柵源、柵漏的寄生電容進一步降低,進而提高器件的射頻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源漏自對準的MOS器件的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制作源漏自對準的MOS器件的方法流程圖;
圖3-1至圖3-9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制作源漏自對準的MOS器件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發明提供的源漏自對準的MOS器件,利用多層源漏金屬層直接在III-V半導體層上形成低電阻歐姆接觸,減小了源漏的寄生電阻;通過側墻工藝實現柵源與柵漏結構的自對準,提高器件的一致性;通過采用低K介質材料分離柵金屬以源漏金屬,使得柵源、柵漏的寄生電容進一步降低,進而提高器件的射頻性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8681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