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含鐵塵泥應用于燒結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83871.2 | 申請日: | 2011-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928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13 |
| 發明(設計)人: | 韓淑霞;王鑫;呂志義;康文革;杜國萍;馬利;汪俊玲;高志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B1/16 | 分類號: | C22B1/16;C22B1/248 |
| 代理公司: | 包頭市專利事務所 15101 | 代理人: | 郝荔蓁 |
| 地址: | 014010 內***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含鐵塵泥 應用于 燒結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含鐵塵泥應用于燒結的方法,涉及一種冶金廢料的再利用方法,屬于黑色冶金燒結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含鐵塵泥是鋼鐵公司重要的含鐵廢料資源,一般來自于煉鐵、煉鋼、軋鋼等生產工藝,主要包括燒結除塵灰、煉鐵除塵灰、煉鐵瓦斯灰、給水瓦斯泥、煉鋼轉爐泥、煉鋼除塵灰和軋鋼二次鐵泥等。含鐵塵泥的TFe低,但若進行再利用,可降本增效。?
目前含鐵塵泥的綜合利用技術普遍存在工藝流程復雜、投資高的缺點。在本發明申請之前,申請專利號為CNO2114055.3“含鐵塵泥與燒結返礦再利用的方法”中,先將含鐵塵泥以燒結礦返礦作為球核,外滾含鐵塵泥形成粒度適中的混合料,作為一種燒結礦的原料,再與鐵礦粉、熔劑、焦粉、返礦混勻進行燒結,工藝流程復雜。申請專利號為CNO2144842.6“用含鐵塵泥生產的小球燒結礦及其工藝方法和專用的豎爐”中,用含鐵塵泥經原料準備、燒結過程生產出小球燒結礦后,還需增加專用的豎爐,投資比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含鐵塵泥再利用,工藝流程簡單、投資低,利用小球燒結工藝將含鐵塵泥直接配入燒結混合料中,利用小球團燒結法,其成品燒結礦供給高爐使用的一種含鐵塵泥應用于燒結的方法。?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含鐵塵泥應用于燒結的方法,其特征是:將45%~50%含鐵塵泥、17%~22%鐵精礦(TFe≥65%)、0.6%~0.8%消石灰、0.6%~0.8%皂土、1.9~2.1%焦粉、25%~30%返礦(返礦粒度在5mm以下)進行混勻,將混勻料用造球盤造球,成球粒度3-8mm,3-8mm粒級占70%~80%,成球時間2~3分鐘,小球團的水分控制10%~11%,最后將造球盤內滾動成球的料進行燒結。?
將造球盤滾動成球的料進行燒結時,具體燒結工藝參數是:點火時間1.5~2分鐘,點火負壓4900Pa,燒結抽分負壓6860Pa,料層厚度500mm。燒結礦成分設置:堿度1.85±0.05,MgO控制2.3%~2.5%。點火后的混合料開始由上而下燒結。燒結后成品礦供高爐使用。?
本發明的優點是:本發明提出的方法對于燒結工藝而言,直接將含鐵塵泥作為燒結的混合料,配加塵泥的燒結礦直接用于高爐生產,工藝流程簡便,不必再增加新設備。本發明可使燒結利用系數提高,產量增加,可使固體燃耗明顯降低。同時與其它含鐵塵泥應用技術相?比,對含鐵塵泥不需任何處理,使含鐵塵泥得以全部利用,簡化了塵泥處理設施,降低了企業成本,僅固體燃耗的降低,可使每噸燒結礦降低成本2元左右,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明顯。?
具體實施方式:
表1列出試驗所用各種原燃料化學成分;表2列出配加含鐵塵泥試驗的各物料配比;表3列出配加返礦和不配加返礦兩種情況下,經造球盤造球后,混合料粒度組成對燒結垂速的影響試驗結果。?
表1原燃料成分(wt%)?
表2各物料的配比(wt)%?
表3混合料粒度組成(wt%)及燒結垂速?
表3的M1為未配返礦的粒度組成情況;M2為配加28%返礦(返礦粒度在5mm以下)的粒度組成情況。從表3看出,未配返礦時3-8mm粒級僅能達到36.12%,配加28%的返礦后3-8mm粒級能達到60%以上,所以燒結中配加返礦,有助于形成較好的粒度組成,因此本發明的燒結混合料中需配加返礦。?
實施例1和實施例2:?
分別按照表2中所示配料后,進行混勻,將混勻料用造球盤造球,成球粒度3-8mm,3-8mm粒級占70%~80%,成球時間2~3分鐘,小球團的水分控制10%~11%,燒結礦成分設置:堿度1.85±0.5。MgO控制2.3%~2.5%。?
具體燒結工藝參數控制:點火時間1.5~2分鐘,點火負壓4900Pa,燒結抽分負壓6860Pa,?料層厚度500mm。點火后的混合料開始由上而下燒結。燒結后成品礦供高爐使用。?
表4列出燒結工藝指標及燒結礦主要化學成分。?
表4燒結杯試驗工藝指標及燒結礦主要化學成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8387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