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減少鋁硅系合金鑄件內部縮松的鑄造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83758.4 | 申請日: | 2011-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073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宋德付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華榮有色金屬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15/00 | 分類號: | B22D15/00;B22D21/04;C22C1/06;C22C21/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紀昌 |
| 地址: | 215212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減少 鋁硅系 合金 鑄件 內部 鑄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鋁硅系合金鑄造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減少鋁硅系合金鑄件內部縮松的鑄造方法。
背景技術
鋁合金金屬型鑄造,其優點是冷卻速度快,表層組織致密,但其缺點是透氣性較差,厚大位置容易產生縮松,在鋁硅系合金中,含銅類的合金在鑄造過程中,縮松傾向大。由于縮松的存在將減少鑄件的有效承載面積,甚至造成應力集中而大大降低鑄件的物理和力學性能。由于鑄件的連續性被破壞,使鑄件的氣密性、抗蝕性等性能顯著降低;加工后鑄件表面的粗糙度提高,從而降低鑄件的機械性能,需要補縮,通常采用在鑄件上可能出現縮孔的厚大部位安放冒口等工藝措施,使鑄件上遠離冒口的部位先凝固,而后是靠近冒口部位凝固,最后是冒口本身的凝固,但是在金屬型上有的位置卻很難實現增加冒口的方法。同時,對于管壁薄而頸部較厚鑄件,除了厚大部位容易產生縮松外,在較薄的管壁即使表面沒有縮松、縮孔等明顯缺陷,但由于壁厚太薄,不能承受壓力,在使用過傳統的變質劑和鋁鍶合金變質劑后,該狀況不能得到明顯改善,仍是通不過壓力測試,明顯不能滿足產品要求。?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減少鋁硅系合金鑄件內部縮松的鑄造方法,通過對模具進行改進以及鑄造過程中對硅鋁系合金變質處理,解決鑄件內部縮松的問題,增加鑄件的耐壓性能。
技術方案:一種減少鋁硅系合金鑄件內部縮松的鑄造方法,包括:安裝模具、配料、熔煉變質、精煉、澆注、清理和加工,其中:在安裝模具步驟中,在鑄件需增加極冷措施的模具相應區域加設銅鑲塊,使該區域形成激冷,迅速冷卻,達到無縮松的要求;在熔煉變質步驟中,當溫度達到700-720℃時開始加入鋁鈦硼合金變質劑,加入量為總爐料的0.3-0.5%(wt),隨后加入精煉劑,加入比例為總爐料的0.3-0.5%(wt),攪拌8-10分鐘。
所述安裝模具步驟中,在模具頂桿部位增加排氣裝置。
所述熔煉變質步驟步驟中,鋁鈦硼合金變質劑加入量為總爐料的0.4%(wt)。
所述精煉步驟中,精煉劑加入比例為總爐料的0.35%(wt)。
所述澆注步驟中,澆注溫度控制在710-720℃,采用旋轉澆注,旋轉時間8s,留模2min,開模取件。
有益效果:在鑄件需增加極冷措施的模具相應區域加設銅鑲塊,可使該處快冷,從而使鑄件有效的補縮,達到無縮松的要求;在模具頂桿部位增加排氣措施,解決了鑄件局部出現點狀縮松的問題;使用鋁鈦硼變質劑代替傳統的變質劑和鋁鍶合金變質劑,由于其中含有鈦和硼,可增強晶粒細化,從根本上使組織致密,從而增強鑄件的耐壓性能,壓力測試由原來的1bar上升到現在的4.5bar依然不會出現滲漏,提高了鑄件成品率。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一種減少鋁硅系合金鑄件內部縮松的鑄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安裝模具,在鑄件厚大部位需增加極冷措施的模具相應區域加設銅鑲塊,在模具頂桿位置增加排氣裝置。
2、配料,進行熔煉,當溫度到達720℃左右時開始加入變質劑AlTi10Be5(購自徐州金鈦金屬有限公司),加入量為0.4%,之后澆注樣塊,檢驗變質效果,斷口顯示為銀白色絲絨狀時為變質合格,然后加入比例為0.35%的精煉劑進行精煉,攪拌8-10分鐘。
3、澆注,澆注前檢驗材料成分,合格后進行澆注,澆注溫度控制在710-720℃,旋轉澆注,旋轉時間8秒,之后,留模2分鐘,開模取件。
4、清理后進行加工,檢驗加工表面缺陷,氣密性能,耐壓能力。
測試結果如下表:
?經原有工藝鑄造的產品加工后表面粗糙度在6.3的情況下,可目視表面缺陷,縮孔,經過耐壓測試只能達到1Bar的壓力,且仍有50%以上的滲漏。但經過改進后的鑄件,在加工后粗糙度達到1.6時,看不到表面缺陷,經過耐壓測試可達到4.5Bar的壓力,且沒有滲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華榮有色金屬制造有限公司,未經蘇州華榮有色金屬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8375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