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倒折雙單極手機天線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83568.2 | 申請日: | 2011-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380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明(設計)人: | 徐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德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5/01 | 分類號: | H01Q5/01;H01Q21/30;H01Q1/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趙志遠 |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閔***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倒折雙 單極 手機 天線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手機天線,尤其是涉及一種倒折雙單極手機天線。?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無線通訊產品技術上的進步,個人化的無線通訊產品可說是相當的普及,為了達到美觀,使得手機逐漸縮小化,所以縮小天線整體面積或是體積是未來必然的趨勢。為了有良好的收發訊號品質,手機天線多半采用全方向性輻射場型的線性極化天線,如單極天線(monopole),平面倒F型天線(PIFA)等,特點是都具有近似全方向性的輻射場型,并具有結構簡單,易與基板整合,制作成本低廉等有點。目前市面上的多頻段手機單極或者PIFA天線多為帶寬不能滿足設計需要而煩惱。?
手機天線目前主流技術之一是Monopole以及PIFA(Planar?Inverted?F?typeAntenna),幾年前Motorola提出過FICA天線(Folded?Inverted?ConformalAntenna),但是FICA只在幾款手機上量產,FICA在設計目的其實是為了在高頻出形成雙諧振,一個是由環內高頻的band直接產生,另外一個是由環的1/2波長產生,這樣形式的天線在輻射過程中主要熱點集中在天線處,板子參與輻射的比例相對較小,由于對稱環路的倍頻效應,干擾了板子本身的電流走向,所以它在處理頭損和HAC方面有獨特的優勢。?
如何使手機天線低頻的帶寬更寬一直是業內天線設計的難點。?
在天線性能有保障的前提下,初始天線(Monopole,PIFA或者FICA)一般包含為2到3個諧振,雙頻或者三頻天線包括GSM900,DCS1800,PCS1900;其中低頻一個諧振包括GSM900,GSM850,高頻一個諧振包括DCS1800,PCS1900;而在很多情況下因為低頻只有一個諧振,所以天線性能不能達到OTA測試指標;比如在測試GSM900的時候,容易使975信道的TRP或者124信道的TIS不能同時達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成本低、體積小、節省了手機空間的倒折雙單極手機天線。?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倒折雙單極手機天線,該手機天線設在手機PCB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機天線包括并排設置的第一輻射模塊和第二輻射模塊;?
所述的第一輻射模塊包括高頻輻射單元、低頻輻射單元和饋電點,所述的高頻輻射單元設在低頻輻射單元的上方并與其連接,所述的饋電點與低頻輻射單元連接;?
所述的第二輻射模塊包括次高頻輻射單元、次低頻輻射單元和接地點,所述的次高頻輻射單元設在次低頻輻射單元上方并與其連接,所述的接地點與次低頻輻射單元連接。?
所述的高頻輻射單元的中間凸出部與低頻輻射單元的最短距離為0.1~5mm。?
所述的高頻輻射單元的中間凸出部與低頻輻射單元的最短距離為0.5~5mm。?
所述的次高頻輻射單元的中間凸出部與次低頻輻射單元的最短距離為0.1~5mm。?
所述的次高頻輻射單元的中間凸出部與次低頻輻射單元的最短距離為0.5~5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可以至少形成4個諧振:低頻形成雙諧振;高頻同時也形成雙諧振;而對于OTA測試的時候,可以兼顧TRP和TIS,使最終手持終端更易于達到CTIA/FA認證。?
2、成本低、體積小,節省了手機空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形成的四個天線諧振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倒折雙單極手機天線,該手機天線設在手機PCB1上,所述的手機天線包括并排設置的第一輻射模塊和第二輻射模塊;所述的第一輻射模塊包括高頻輻射單元3、低頻輻射單元2和饋電點7,所述的高頻輻射單元3設在低頻輻射單元2的上方并與其連接,所述的饋電點7與低頻輻射單元2連接;所述的第二輻射模塊包括次高頻輻射單元5、次低頻輻射單元4和接地點6,所述的次高頻輻射單元5設在次低頻輻射單元4上方并與其連接,所述的接地點6與次低頻輻射單元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德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德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8356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