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蜈蚣藻絲狀體的誘導方法無效
申請?zhí)枺?/td> | 201110383001.5 | 申請日: | 2011-11-28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113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7 |
發(fā)明(設計)人: | 駱其君;謝貞優(yōu);嚴小軍;周成旭;朱藝峰;徐善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大學 |
主分類號: | A01H4/00 | 分類號: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寧波奧圣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曉明 |
地址: | 315211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蜈蚣 絲狀 誘導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蜈蚣藻的種苗培育技術,具體涉及一種蜈蚣藻絲狀體的誘導方法。
背景技術
蜈蚣藻(Grateloupia),含有豐富的卡拉膠,在食品工業(yè)作為增稠劑、穩(wěn)定劑;在紡織工業(yè)作為上漿材料;由于卡拉膠寡糖在免疫領域也具有發(fā)展?jié)摿Γ砸彩蔷哂惺朝焹r值的經(jīng)濟海藻;因此蜈蚣藻的原料需求量越來越大。但蜈蚣藻的來源非常有限,目前主要采集野生的資源,自然分布的空間少,數(shù)量不穩(wěn)定,質量難保證;而人工養(yǎng)殖的瓶頸是種苗問題,雖然有通過組織切段誘導絲狀體產(chǎn)生與絲狀體快速培養(yǎng)的蜈蚣藻絲狀體的誘導研究,如張澤宇(大連水產(chǎn)學院學報、2007年,第22卷第3期、164-169)報道了在含有營養(yǎng)液的培養(yǎng)皿中,將蜈蚣藻切段(長50~250微米)在10、15、20℃條件下培養(yǎng)試驗;試驗表明蜈蚣藻切段在20℃下絲狀體形成最快,數(shù)量最大,在15℃下絲狀體生長最快;經(jīng)過2個月左右的室內培養(yǎng),生長出蜈蚣藻幼苗。但培養(yǎng)皿比表面積大,所以水分揮發(fā)快,容易污染,不利于絲狀體的誘導;這些切段大部分只形成再生幼芽(藻體基部、主枝中部、主枝頂端部及側頂?shù)那卸慰梢蚤L出幼芽,但不能產(chǎn)生假根),無法成為種苗,少部分才形成絲狀體(藻體固著器可以產(chǎn)生假根成為絲狀體),該誘導方法與自然繁殖基本相同,因此目前蜈蚣藻絲狀體的誘導方法還不能用于實際育苗過程。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蜈蚣藻絲狀體的誘導方法,該誘導方法水分揮發(fā)慢,污染少,有利絲狀體的誘導,且藻體固著器能形成絲狀體,藻體基部易形成絲狀體,主枝中部也可以形成絲狀體,因此該誘導方法誘導快速、絲狀體誘導量較大,解決了蜈蚣藻人工養(yǎng)殖的種苗瓶頸。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蜈蚣藻絲狀體的誘導方法,由下述步驟組成:
a、誘導液制備:將潔凈海水煮沸后冷卻得到清洗液,在所述清洗液加入氧化鍺、硝酸鈉和磷酸鈉,攪拌均勻得到誘導液,所述誘導液中所述氧化鍺的濃度為1~3mg/L,所述硝酸鈉的濃度為20~50mg/L,所述磷酸鈉的濃度為5~10mg/L;?
b、消毒和切段:將蜈蚣藻的藻體固著器、基部和主枝中部用所述清洗液清洗干凈,浸入質量百分濃度為5~10%的雙氧水中浸泡2~5分鐘,浸泡完畢,取出蜈蚣藻的藻體固著器、基部和主枝中部,用所述清洗液沖洗干凈;然后將沖洗干凈的蜈蚣藻的藻體固著器、基部和主枝中部切成長為0.1~5mm的切段,所述切段用所述清洗液漂洗干凈,得到藻體切段;
c、誘導:在24孔板的每一孔中加滿所述誘導液,在每一孔中再放入1~3段所述藻體切段,在溫度22℃、光照強度為200~400Lx的條件下誘導培育(約4~7天培育)至絲狀體長度為0.05~0.18mm,得到誘導絲狀體;?
d、培育:將上述誘導絲狀體轉移至盛有所述誘導液的三角燒瓶中,在溫度22℃、光照強度為200~400Lx的條件下培育成蜈蚣藻幼苗,該三角燒瓶每隔15~25天更換所述誘導液。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一種蜈蚣藻絲狀體的誘導方法,通過誘導液制備、消毒和切段、誘導和培養(yǎng)過程,誘導液為潔凈海水煮沸、冷卻后加入適量的營養(yǎng)鹽(硝酸鈉和磷酸鈉)和氧化鍺,蜈蚣藻的藻體切段是在溫度22℃、光照強度為200~400Lx的24孔板的孔中誘導為誘導絲狀體,誘導絲狀體在盛有誘導液的三角燒瓶中培育為蜈蚣藻幼苗。該誘導方法中由于是在添加有誘導液的24孔板的孔中誘導,誘導時比表面小,水分揮發(fā)慢,污染少,有利絲狀體的誘導,誘導速度快,4~7天就能誘導得到0.05~0.18mm的誘導絲狀體,且藻體固著器、基部的藻體切段基本都可誘導形成絲狀體,主枝中部的藻體切段也有部分可以誘導形成絲狀體,絲狀體誘導量較大,解決了蜈蚣藻人工養(yǎng)殖的種苗瓶頸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一種蜈蚣藻絲狀體的誘導方法,由下述步驟組成:
a、誘導液制備:將潔凈海水煮沸后冷卻得到清洗液,在該清洗液加入氧化鍺、硝酸鈉和磷酸鈉,攪拌均勻得到誘導液,誘導液中氧化鍺的濃度為2mg/L,誘導液中硝酸鈉的濃度為35mg/L,磷酸鈉的濃度為8mg/L;?
b、消毒和切段:用清洗液將蜈蚣藻的藻體固著器、基部和主枝中部清洗干凈,放入質量百分濃度為7%的雙氧水中浸泡3分鐘,浸泡后取出,用清洗液將蜈蚣藻的藻體固著器、基部和主枝中部沖洗干凈;然后將沖洗干凈的蜈蚣藻的藻體固著器、基部和主枝中部切成長為0.1~5mm的切段,切段用清洗液漂洗干凈,得到藻體切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大學,未經(jīng)寧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8300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