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低溫甲醇洗與CO2捕集耦合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82640.X | 申請日: | 2011-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891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13 |
| 發明(設計)人: | 步學朋;陳強;朱豫飛;索婭;張琪;張翠清;劉瀟;王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1D53/14 | 分類號: | B01D53/14;C01B3/52;C01B3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丙林;余剛 |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低溫 甲醇 co sub 耦合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氣體凈化回收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低溫甲醇洗與CO2捕集耦合方法。
背景技術
化石能源的利用過程會排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CO2,這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減少CO2排放就成為了全球的共識。我國是以煤炭這種高碳化石燃料為主要能源的國家,煤炭的清潔高效低碳轉化利用勢在必行,而煤制油化工是最主要途徑之一。如將CO2捕集及封存(Carbon?Capture?and?Storage,簡稱CCS)技術、CO2的利用技術(Utilization)與現代煤制油化工結合起來,就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煤炭資源的低碳化利用。
要實現CO2的封存和利用,CO2捕集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目前煤炭直接燃燒如發電或工業鍋爐排放的煙氣是最大的CO2排放源,但一般煙氣中CO2含量只有4%-15%,且煙氣中存在多種雜質,因此CO2的捕集成本很高。
在煤炭氣化制合成氣過程的酸性氣體脫除工段,會排放一定數量的富含高濃度CO2的尾氣,相對而言,這些高濃度CO2的捕集成本要低的多,因此可作為CO2捕集、利用與封存(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簡稱CCUS)的重要碳源。
低溫甲醇洗技術以其技術成熟、凈化程度高、運行成本低等特點被廣泛地用于現代煤制油化工過程除塵冷卻后粗合成氣的脫硫脫碳。通過合理設計,在低溫甲醇洗工段,有約近一半的CO2可以以含CO2濃度大于98%的方式排放;其余部分排放尾氣中CO2濃度大致為70%-90%,這部分尾氣除了CO2外,主要包含N2以及少量H2、CO、硫化物、H2O及微量甲醇等。現有技術中,也有部分低溫甲醇洗工藝因不設CO2產品塔,所以排放的所有CO2尾氣中CO2含量均低于90%。然而,國內外CCUS經驗分析表明,CO2封存和利用時需要的CO2濃度一般要大于95%,有的如食品級要大于99.9%,因此對那部分濃度低于90%的CO2,需要增加額外的工藝進行CO2捕集提純。
目前,低溫甲醇洗工藝大致包括粗合成氣中H2S及CO2等酸性氣體的吸收脫除、H2S及CO2的解吸、甲醇再生等階段。如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中的一種典型的低溫甲醇洗部分工藝與CO2捕集工藝的流程示意圖,來自氣化工段的除塵、除氨后的合成氣先噴入少量甲醇再經第一換熱器61’吸收冷量降溫隨后分離出所含的少量甲醇和水,合成氣進入甲醇洗滌塔10’,通過與低溫甲醇逆流接觸依次脫除所含的H2S及CO2等酸性氣體。凈化氣從塔頂排出經回收冷量后進入后續工段;吸收了CO2的甲醇經第二換熱器62’吸收冷量降溫及后續降壓閃蒸后進入H2S濃縮塔20’,另一路吸收了H2S的甲醇經第三換熱器63’吸收冷量降溫及后續降壓閃蒸后進入H2S濃縮塔20’。富含H2S的甲醇由塔底排出,經第四換熱器64’加熱升溫后進入甲醇再生裝置30’進行除硫脫水再生,再生后的甲醇循環使用。而由H2S濃縮塔20’頂部排放出高濃度CO2尾氣經第二換熱器62’及第一換熱器61’釋放全部冷量并吸熱達到常溫后依次進入氣體壓縮機40’、液化分離裝置50’,最終得到CO2含量大于95%的氣體并用于CO2封存或利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未經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8264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