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坑支護樁與地下室外墻之間的連接結構及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110382418.X | 申請日: | 2011-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8344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21 |
| 發明(設計)人: | 潘偉峰;華錦耀;羅偉錦;徐新強;陳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榮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華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45 | 分類號: | E02D29/045 |
| 代理公司: | 寧波市鄞州甬致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 地址: | 315192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坑 支護 地下室 外墻 之間 連接 結構 施工 方法 | ||
1.一種基坑支護樁與地下室外墻之間的連接結構,它包括位于基坑支護樁(1)頂端的冠梁(2)和地下室外墻(3),其特征在于:地下室外墻(3)的外表面凸出有混凝土牛腿(4),混凝土牛腿(4)的底面高于冠梁(2)的頂面,冠梁(2)的頂面設有混凝土壓頂梁(5),混凝土壓頂梁(5)由為一體的立柱(5.1)和橫梁(5.2)構成,立柱(5.1)頂端與橫梁(5.2)外端固定,橫梁(5.2)壓在混凝土牛腿(4)的頂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護樁與地下室外墻之間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壓頂梁(5)的立柱(5.1)內側與混凝土牛腿(4)的外端之間設有至少5層墊油氈(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護樁與地下室外墻之間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牛腿(4)的頂面與橫梁(5.2)的底面之間設有一層墊油氈(6),橫梁(5.2)的底面壓在墊油氈(6)上,墊油氈(6)壓在混凝土牛腿(4)的頂面。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項所述的基坑支護樁與地下室外墻之間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基坑支護樁(1)與地下室外墻(3)之間的距離為100mm。
5.一種基坑支護樁與地下室外墻之間的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
a、在各個基坑支護樁(1)的頂端施工連接各個基坑支護樁(1)的冠梁(2)時,鋪設好冠梁(2)的模板,放置好冠梁(2)的鋼筋籠,在冠梁(2)的鋼筋籠上固定多根豎直向的帶外螺紋的第一錨筋(7);
b、將每根第一錨筋(7)頂端旋入一根預制好的第一內螺紋套筒(8)的下端,該第一內螺紋套筒(8)的頂端平齊于冠梁(2)的頂面;?
c、澆注冠梁(2)混凝土,使得第一內螺紋套筒(8)及第一錨筋(7)錨固在冠梁(2)混凝土內且第一內螺紋套筒(8)的上端的開口裸露在冠梁(2)混凝土外;
d、當地下室外墻(3)從下往上澆注到與冠梁(2)頂面平齊的高度后,需要繼續向上澆注時,鋪設好兩塊側模板,放置好地下室外墻(3)的鋼筋籠,并在鋼筋籠上固定多根水平向的帶外螺紋的第二錨筋(9),每根第二錨筋(9)外端旋有一個預制好的第二內螺紋套筒(10),且每個第二內螺紋套筒(10)的外端抵在地下室外墻(3)的外側模板的內表面;
e、澆注地下室外墻(3)的混凝土,使得第二錨筋(9)和第二內螺紋套筒(10)錨固在地下室外墻(3)的混凝土內,且拆卸掉地下室外墻(3)側模板后,第二內螺紋套筒(10)的外端的開口裸露在地下室外墻(3)混凝土外;
f、在每個第二內螺紋套筒(10)的外端旋入水平向的牛腿主筋(4.1),并在牛腿主筋(4.1)上綁扎多道箍住牛腿主筋(4.1)的牛腿箍筋(4.2),形成混凝土牛腿(4)的鋼筋骨架;
g、鋪設混凝土牛腿(4)的底模板、外端模板、兩塊兩側模板,然后澆注混凝土牛腿(4)的混凝土;
h、待混凝土牛腿(4)的混凝土干硬后,拆卸掉混凝土牛腿(4)的模板;
i、在每個第一內螺紋套筒(8)的上端旋入壓頂梁主筋(5.3),壓頂梁主筋(5.3)包括為一體的豎筋(5.3.1)和橫筋(5.3.2),豎筋(5.3.1)頂端與橫筋(5.3.2)外端固定,旋入第一內螺紋套筒(8)后的壓頂梁主筋(5.3)的橫筋(5.3.2)的內端位于混凝土牛腿(4)的上方,綁扎多道箍住壓頂梁主筋(5.3)的壓頂梁箍筋(5.4),形成混凝土壓頂梁(5)的鋼筋骨架;
j、鋪設混凝土壓頂梁(5)的多塊模板,澆注混凝土壓頂梁(5)的混凝土,該混凝土壓頂梁(5)包括立柱(5.1)和橫梁(5.2),混凝土壓頂梁(5)的橫梁(5.2)的外端與立柱(5.1)的頂端固定,混凝土壓頂梁(5)的橫梁(5.2)壓在混凝土牛腿(4)的頂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坑支護樁與地下室外墻之間的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h拆卸掉混凝土牛腿(4)的模板后,在混凝土牛腿(4)的頂面敷設一層墊油氈(6),在混凝土牛腿(4)的外端面鋪設至少五層墊油氈(6)。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坑支護樁與地下室外墻之間的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j中的鋪設混凝土壓頂梁(5)的多塊模板是指,在壓頂梁主筋(5.3)的兩側鋪設兩塊混凝土壓頂梁(5)的側模板,每塊混凝土壓頂梁(5)的側模板由橫板和豎板構成,橫板的外端與豎板的上端固定,在壓頂梁豎筋(5.3.1)的外側鋪設混凝土壓頂梁(5)的立柱(5.1)的外側模板,在壓頂梁橫筋(5.3.2)的內端鋪設混凝土壓頂梁(5)橫梁(5.2)的內端模板,以敷設有一層墊油氈(6)的混凝土牛腿(4)的頂面為混凝土壓頂梁(5)橫梁(5.2)的底模板,以敷設有至少五層墊油氈(6)的混凝土牛腿(4)的外端面為混凝土壓頂梁(5)立柱(5.1)的內側模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榮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華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大榮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華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82418.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多層保暖健康被
- 下一篇:金屬清洗液





